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一个贫困山区工会的“茶歌行”
//www.workercn.cn2014-09-18 07:22:3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培训,工会人的力举

  2014年2月9日,农历马年正月初十,重生活、好休闲的陕南人还在浓浓的过年气氛中,紫阳县总工会就行动起来了。他们在春节前就安排好,初十一上班,就把县茶叶局、乡镇茶叶站及其他涉茶干部等作为骨干教员集中起来,搞开年的第一个培训。而这,已成为该县近年来一道“人勤春来早”的风景。

  对这些“茶叶干部”来说,培训内容虽是老生常谈——安排任务、强调技术和安全、传递信息,但对原本分散、自发的生产局面来说,却是一个茶叶春耕的动员会。茶业职工感慨地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干部到群众中开动员会已经很少见了。”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营销等全部环节跟踪服务,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劳动竞赛。”李龙安说。

  第二个培训是组织这些骨干教员,到乡镇去培训村组干部、镇包组干部、种茶大户;第三个培训是由乡镇培训的干部,深入到重点村、自然村,去培训茶农;第四个培训是组织茶厂去各茶园,边采摘边讲解采摘技术要求。此外,在加工环节,组织质量提升、质量认证、小作坊加工质量等培训班;在营销环节,培训品茶员、茶艺师等。

  “培训很受欢迎,像营销培训,预计80人,结果来了120人;品茶员培训,86人中有80人获得中级品茶员职业资格。”李龙安介绍,“县工会每年培训时对种植、采摘、加工、营销能手给予表彰,对拿到高级技师资格的学员进行奖励。”

  今年,县总对茶产业的各种技能培训将达万人规模。

  茶歌,茶产业的品牌

  5月18日,紫阳县红椿镇。青山绿水,茶叶飘香,茶歌嘹亮,十里八乡的乡亲聚集到现代化的盘龙茶厂,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紫阳县“春独早杯”茶歌擂台赛决赛在此举行。

  这是“工会和茶叶”故事中的一步大棋。

  紫阳民歌天下闻,《诗经》之周南、召南25首诗歌就产生于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江流域一带。紫阳“屋对屋、走到哭”的山谷环境,使当地人把民歌当成了生命要素。“一天不唱喉咙痒,两天不唱心发慌。”而在现存的3000多首民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茶歌。

  “我们就用紫阳最有特点、最受人喜爱的紫阳茶歌,来提升紫阳茶的品牌影响力。”李龙安说:“茶歌大赛既可以为做大茶产业服务,又弘扬民歌,还活跃文化生活。”

  一开始,县总有些担心:这些私人茶企、茶商愿不愿意参加大赛?能不能吸引观众?但出乎意料,预赛通知一发出,一天半内,冠名、报名踊跃,赞助到位;12场预赛放在县城的茶业专业市场举行,场场观众爆满。“每场预赛由冠名老板颁奖,他们趁机带来自己的展板、产品,现场宣传。”县总工会副主席刘本会说。

  因为茶歌、民歌,紫阳县总成立了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把离岗职工、农民工组织进了工会,他们以俱乐部、县城广场为阵地载歌载舞,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其中的“老来俏”表演队等,在县总工会的支持下,把紫阳民歌带出了陕西省乃至国外,甚至在北京、内蒙古、韩国夺得荣誉。

  茶歌赛以及各项劳动竞赛,对茶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在红椿镇,党委书记龚颖告诉记者,全镇茶园已达2万亩,年产茶业700吨,茶收入已占当地人均收入的30%。“正在建设的两小时茶园观光带,今年‘五一’吸引了西安、重庆、湖北的300多名游客,客人来这里就是奔着游茶园、品新茶、听茶歌的。”龚颖说。

  目前,紫阳县茶业加快发展,年产茶叶4188吨,产值超过11亿元,在富民大局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