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育人”的烦恼:职工技能提升路子窄 “育”还是“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关键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爱岗钻研、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这其中,职工培训不可或缺,这有助于实现由大规模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变,培育劳动者正确的职业观,加快建设我国高技能型人才队伍。[详细]

  • 关注二:一线职工培训,经费从哪里找
  • 关注三:不被机器落下,谁来助跑?
  • 关注四:小企业渴盼培训扶持,大企业能否打破“围墙”
  • 关注五:不加工资,学习就没用吗?
  •   小企业“育人”的烦恼:职工技能提升路子窄 “育”还是“挖”?

    小企业渴盼培训扶持,大企业能否打破“围墙”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0%,然而,其存活期却不容乐观。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分析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是其短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资金紧缺,培育投入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重点关键岗位人才培养难留住难,这些如魔咒般困扰着小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在企业整体人才培育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形成自己的人才队伍。[详细]

    小企业“育人”的烦恼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能够拥有足够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都是最期望得到的理想结果。事实上,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招人、用人的一个难题:想招的人不一定能“招之即来”,能招来的人不一定“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于是,从自己的职工队伍中培育出一批能力更强、为我所用的技能型、成长型职工,便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十分乐意去做的一件事。[详细]

    小企业很难复制大企业的“路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员工的技能素质,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而同样是员工技能培训,大型企业往往比小企业的路径更广。安徽应流集团是全球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铸造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自1999年起,国内很多高校已经不再开设铸造专业,而国内现有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满足不了铸造行业技术更新的需要。集团公司核心架构之一的应流铸造所在地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霍山县里,大批量引进人才的难度非常之大。[详细]

      一线职工培训,经费从哪里找

    一线职工培训,经费从哪里找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可以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但辽宁省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未按1.5%提取,做得好的企业提取也不到1%。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而造就一支这样的职工队伍,离不开职业培训,但现状如何?[详细]

    不知还有培训费 职工想学无门路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可以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但锦州市总工会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根本不知道在工资总额中可以税前提取1.5%至2.5%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规定,当然更谈不上提取使用了。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非公企业自身培训能力弱,无法对职工进行在岗提升培训,不能满足职工对参加培训的愿望。还有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对在岗职工进行提升培训,认为“职工培训是软指标,完成任务是硬指标”。[详细]

    经费用在干部考察多 用于职工培训少

       锦州市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企业虽然也提取培训经费,但这个费用多用于管理干部外出考察、一些大学组织的高级管理干部培训上,很少用在一线职工培训上。锦州市总工会为了纠正企业培训经费多用于管理人员、一线职工很少进行培训的偏向,在今年初制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时明确:企业培训经费至少60%要用于一线职工。[详细]

      小企业渴盼培训扶持,大企业能否打破“围墙”

    确保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还需制度保障

       在辽宁省总工会的调查中,特别强调了高技能人才收入低问题,“一些高技能人才的贡献与收入水平不对等,如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收入差距在一倍以上,同等收入政策不落实,受访的102名有高级技能职称的职工,仅有21人对自己的实际收入满意”。

      一方面是企业对职工培训不重视,一方面是职工对学习技能热情不高,而职工不愿意学技术的关键是技术不值钱。[详细]

    一场由政府牵头的产业升级改造

       为了让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跟上柳工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年该公司每年组织十多批专家到这些小企业进行安全、制造、技能等方面培训。相比往年零散的培训状况,今年的培训更加系统。这得益于柳州市政府牵头的产业升级改造。柳州这座有着“西南工业重镇”之称的城市,既有代表大国工业水平的工程机械,也有风靡国内外市场的汽车制造。[详细]

      不被机器落下,谁来助跑?

    “不是简单把人换下,而是渴盼人的升级”

       据统计,目前深圳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2万人。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福金表示,当前深圳正处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出生于1988年的夏林目前是深圳某科技公司数控加工中心程序设计的资深工程师,被评为龙华园区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高技能人才。12年前夏林中专毕业后入职公司时,只是一名普通职工。[详细]

    大企业“拉一把”,小企业更留得住人

       李俊锋分析小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心无力的三大原因:小企业投入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人多岗,分身乏术,有心无力;小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低,市场竞争力弱,导致人才流失并容易导致企业重复发生同类质量问题;小企业员工学历普遍偏低,体系流程不完善,或者干脆就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