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2017标兵个人-正文
杨志强
//www.workercn.cn2017-09-01 18:05:1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二、无畏无惧,源于对地质事业的忠诚

  为了实施河南省地矿局制定的“走出去”战略决策,在新疆开辟一片新的勘查开发基地,2006年院里委任他负责新疆的十几个探矿权的检查、预查工作,他没有谈条件讲价钱,在第一时间就奔赴新疆。他总是和同志们一起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矿区,每到一个新矿区,他总是第一个下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常常被热的头晕眼花、鼻孔流血。白天和大家一起工作,回到住地,大家都休息了,他还要不顾劳累整理当天的资料和布置明天的任务。他是项目负责人,也是唯一的一名党员,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看他能不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带好头,能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在这一年里,他二十余次单车翻越死亡之海——库木塔格大沙漠,几次都险些迷失葬身于茫茫大漠中,可他从来都没有害怕过、犹豫过,以无畏无惧的胆识和气概在3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近10个矿区的检查、预查工作,这其中包括新疆哈密市东戈壁钼矿区。

  新疆哈密市东戈壁钼矿区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位于死亡之海库木塔格大沙漠边部,是令人望而生畏之地。这里属极干旱气候区,一年四季风沙不断,8级以上大风每年20天,6—8月份地面温度高达60℃,为荒漠戈壁无人区。2007年由他任东戈壁钼矿区项目负责人对东戈壁化探异常进行查证。他是第二地质勘查院第一个进入无人区驻扎并开展工作的人,面对的是严酷的生死考验:后勤保障无经验、对矿区环境陌生、气候恶劣、高温酷暑、大风沙尘等等。他在东戈壁钼矿区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曾4次中暑晕倒在帐蓬里,瘦掉了10多斤肉。他常对大家说:“我是项目负责人,我不住矿区又怎么要求你们住在矿区?这么危险的环境、这么艰苦的条件,我不进矿区、不了解矿区的实际情况,还要我这个项目负责人干什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

  东戈壁钼矿勘查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矿区里,前前后后的地质队工作了十余次,都是无功而返放弃了。而他不但在环境恶劣的矿区扎下了根,还以独到的地学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斑岩体全隐伏的情况下,利用硼、氟等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气态元素的异常,预测深部斑岩体的存在,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为河南地矿经济的发展也为新疆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矿是特大型钼矿床,钼资源量达50.8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千亿元,列为河南省援疆重点项目。他的找矿方法也发展了我国的“成矿系列”理论,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中国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中国工程院李挺栋院士的高度评价。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亲临东戈壁矿区考察时,将东戈壁找矿模式概括为“定单找矿模式”。

  为了提交一份高质量的东戈壁钼矿勘探报告,他坚持在矿区收集资料。在矿区工作的关键时期,家人几次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让他回去。可他说这个节骨眼上哪有时间回去啊,收集不到有用的资料又怎么能写出一个好的报告?等到野外工作结束,他上午回到县城医院看父亲,父亲已躺在了医院的急救病房里。他已经7个月没有回家了,父亲看到他回来了,无神的眼睛里焕发出了光彩,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这次回来就多住几天吧,好好陪陪我。他没有想到这是父亲顽强地坚持着要看一眼自己常年在外的儿子,现在他看到了儿子,了却了心愿,晚上就去世了。作为儿子,他连一天尽孝的机会都没有,感到很痛心,愧对父亲!安葬了父亲,他没有停留,忍着巨大的悲痛返回了矿区,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连父亲的五七忌日他也没能再回去。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