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口述实录:“为农民工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
//www.workercn.cn2013-11-14 14:38:4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为农民工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

——桂林市总工会主席莫玲玲谈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

中工网记者 白青锋 

莫玲玲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加剧,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心理危机、情感纠纷、人际关系、人格因素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桂林市总工会极为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在坚持长期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农民工服务工作中,不断拓展工会帮扶内容,完善帮扶形式,扩大帮扶范围。2011年8月,他们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农民工心理辅导专家团,坚持免费为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此举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也让农民工得到心灵的抚慰。去年3月至8月,他们联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出《关于桂林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告》。近日,记者采访了桂林市总工会主席莫玲玲,请她就农民工心理现状及客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桂林市总工会开展农民工心理疏导的主要做法、农民工得到心理帮扶后的感受等介绍了有关情况。

    谈到目前农民工心理现状和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莫玲玲说: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工心理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不平”心理。农民工羡慕城市生活,当他们来到城市后,将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高档消费水平作为参照标准时,就逐渐改变了原来那种对城市的单纯向往。他们面对不公的收入分配和不公的城市待遇,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是嫉妒怨恨。

    二是社会竞争激烈的“恐慌”心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企业的影响,农民工既要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农民工,一方面,担心自己没有竞争的一技之能,一旦失去工作,容易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担心子女将来找不到工作,很难生存发展,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同时,部分农民工已“土地流转”,回家后已无地可种,如在城里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怕坐吃山空,心理恐慌。

    三是现实与差距的“孤独”心理。部分企业只侧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农民工没有条件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环境,没有钱去体验城市丰富的文化生活。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年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但在现实中,由于他们所从事行业的局限性,难找能与自己沟通情感的对象,精神生活的失落使得他们感到迷茫与孤独。

    四是保障制度缺失的“尴尬”心理。由于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存在“不懂签、不给签、不想签”的现象。二是以体面报酬实现体面劳动尚未形成。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甚至一些非公企业主经营不景气时弃厂(店)失踪,人间蒸发,造成农民工工资无法讨要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社会保险参保率低。非公企业、服务性行业等很少能按国家规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从客观环境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让农民工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有些企业虽然从经济上给予奖励,但是缺乏人文关怀,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此外,农民工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多,认为身体健康就是完全的健康,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