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园地-正文
内蒙古劳模风采录(一)
//www.workercn.cn2015-07-21 07:18: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朝伦苏和:最美乡村医生

  朝伦苏和,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淖尔镇那仁宝力格嘎查牧民。1972年,19岁的他跟从老蒙医背起了药袋子,学起了蒙医。1973年,经过参加苏尼特左旗举办的医生培训,他成了那仁宝力格嘎查的一名乡村医生。

  他通过自学医疗知识,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在医疗知识学习上,好学的他并没有满足于治疗常见感冒发烧、关节疼痛,还主动学习了接骨和接生等技术,真正成为了一名技术多面的全科医生。

  一次,同嘎查牧民的孩子道日斯哈拉图被牛车辗压导致骨折,当时因别的医生接错了骨,差点导致孩子日后行动不便,正好被骑马去牧民家的朝医生撞见。他仔细检查了孩子的腿骨,发现接骨的位置有些错位,他想方设法为孩子重新接骨。由于孩子年幼,还得忍受二次疼痛,朝医生于心不忍。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一改往日的深沉严肃,给孩子讲起了狼图腾的故事,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孩子听得入了迷,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也忘记了自己正在接骨。朝医生见缝插针,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替孩子接好了骨。临别之时,他深情地对孩子说:“愿长生天保佑你”!走出了蒙古包,暮色苍茫,朝医生矫健地上了马,又继续马背上的颠簸。

  在朝伦苏和的医生生涯里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他不仅接骨医术精湛,炉火纯青,甚至还是家喻户晓的“接生婆”。他做“接生婆”最初经常被拒之门外,尤其牧民从心里难以接受异性来从事妇科工作。一次机缘巧合的窘境下,一位牧民的妻子难产,生命垂危,他临危受命,帮助接生,可他之前从未实践过,不免心里犯嘀咕。他满头的汗珠如黄豆般滴落,内心也在默默祈祷长生天的眷顾。长达3个小时的接生过程中,感觉有半个世纪之久,终于不负众望,有惊无险,母子平安。听到孩子那清脆的哭声,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他从医至今接生过的孩子有200余个。有时,雷雨交加,却不能阻止他的脚步;有时,刚下马回到家里,急促的敲门声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他为牧民贡献了许多,却将前来答谢的牧民拒之门外。他别无所求,只为他救死扶伤的高尚理念。

  他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他常用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作为自己沟通患者的桥梁,诠释为民服务的真谛。

  由于业绩突出,朝伦苏和被评为盟、旗劳动模范,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还先后获得旗、镇其他表彰奖励10余次。

  (郭桂芳 杨青华 张玺)

1 2 3 4 5 共5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