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园地-正文
走进班组:为了那条“钢铁丝绸之路”
//www.workercn.cn2014-11-02 07:30:3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走进班组】为了那条“钢铁丝绸之路”

  祁连山隧道海拔3600米至4300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内陆平原地区的60%,隧道全长9.6公里,徒步得7个多小时

  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当今世界海拔最高、里程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祁连山隧道。

  “嘀”的一声,又一根光纤接续成功了。借着隧道内清冷的灯光,青工赵真真看了看光纤熔接机的显示屏,不由一声惊呼:“工长,你太棒了!”光纤纤芯细若发丝,要实现零衰耗接续相当困难。而兰州通信段张掖高铁车间的工长张俊廷却做到了。

  参加工作半个多月,张俊廷就被选派参加技术比武,名列前茅。实习期刚满,又被任命为工长,他是青工里的佼佼者。兰新客专开通已进入倒计时,联调联试任务艰巨,光纤接续衰耗为零,就可以确保铁路行车信息优质畅通地进行传递。

  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张俊廷总是不苟言笑。接通光纤后,坐在冰冷的隧道里,他有点累了。

  从早上9点进入祁连山隧道,都8个多小时了,还是没有看到洞口的光亮。隧道里的风似乎越来越大,车间副主任孙禹裹了裹棉衣,蹲下身子,和技术员傅宏涛合力掀开10多公斤重的盖板,顺着缆线一点点摸了过去。

  光电缆就在一尺见方的盖板下,隧道里共有900多块盖板,他们要一块块掀开,测试,再盖上。来自山东的实习生赵真真是第一次进隧道,只穿了毛衣,虽然正值10月,但仍冻得直打哆嗦;虽然戴着头灯,还拿着手电,走路还是要小心翼翼,因为施工还没有完全结束,线路上还有不少的“陷阱”,还有脚手架、大型机械等设备。走,不停地走,不停地走,赵真真像机器一样记数据、看图纸。

  祁连山隧道海拔3600米至4300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内陆平原地区的60%,隧道全长9.6公里,徒步得7个多小时。兰新客专开通在即,联调联试一点马虎不得。隧道的两侧有近20公里长的光电缆、1个中继站,1个基站,8个直放站、46个应急电话等设备,主要负责对高铁行车进行指挥和信息传送,每一条缆线、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任何隐患。

  晚上8时,大家拖着又饿又累的身躯走出“暗无天日”的隧道,一个个面色发黑、头晕。扛着仪表坐进车里,一动不想动,有的人还出现了高原反应。孙禹坐在车里,不停地捂着嘴咳嗽。妻子远在兰州,有孕在身,却还一直惦记着他,而他却没时间陪着妻子。

  主任助理常福生身患多种疾病,从接受高铁任务的第一天开始,就翻山越岭全面介入。医生多次要求他住院治疗,可是他一年多来吞着药片顶在第一线,一直就没离开过。

  张掖高铁车间有19个90后,他们个个朝气蓬勃,英姿勃发,就是这些被父辈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一代,奔武汉、上北京、去兰州,在兰州铁路局的组织下,一批批地进行了高强度的高铁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构成了新一代的铁军。

  安全员吕琪为了高铁验收,瘦了十几斤,婚期一推再推,好不容易定在了10月6日,可是到现在好几个月都没回家了,婚房还没有顾得上装修。技术员傅宏涛的母亲患关节炎,长期疼痛,还要帮他带不满一周岁的小孩。还有一些来自山东山西的新工人们自从来到高铁,就没有回过家,更没有节假日……他们的付出,都是为了那条“钢铁丝绸之路”。(中工网记者 康劲 中工网通讯员 常晓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