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积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效应 为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而奋斗
//www.workercn.cn2018-04-27 07:46:4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洪鎏劳模创新工作室——

  搭建宽广的创新人才“孵化”平台

  全国劳模洪鎏领军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共8人,下设4个创新小组,现有成员32人。工作室设核心研发室1处,另设实训室3处,分别为一次设备加工试验(实训)室、二次设备调试(实训)室和油气化验(实训)室,总面积达800平方米。

  工作室研发的优秀成果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水电质量协会QC成果三等奖等诸多荣誉。

  针对变电运行金属铠装柜设备极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问题,研制了《金属铠装柜一体化验电接地手车装置》,有效解决了重大安全隐患,操作和工作安全率达到100%。该技术也被评为全国第二十二届发明银奖、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在全省电网推广,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劳模工作室搭建起宽广的创新人才“孵化”平台,吸引有热情、有创意、有想法的员工参与其中,并为此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档案,统筹安排月度工作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会考,展示交流成果。一大批能工巧匠在这里创新发明、破解技术难题,为变电运检专业安全管控和工作质量成效提升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工会——

  依托劳模工作室释放“双创”效应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工会全面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创立了以甘肃省劳模王飞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钱文年、国网公司劳模王耀文、西北网公司劳模方勇和省公司劳模吕强、马立明及公司劳模杨应国、杨富强8名劳模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队伍,已有37项成果荣获国网、省公司奖项,20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21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截至目前,公司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吸纳骨干成员约300人,吸引职工近千名,约占公司职工总数的50%。

  “马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涵盖变电检修、变电二次运检、高压试验等7个专业,先后获得甘肃省QC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3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吕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云集输电线路运维、检修、带电作业、无人机应用4个专业省内乃至全国的优秀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培养出一批先进人才和技术能手,“无人机喷火装置的研发”等成果先后获得甘肃省、国网公司、省公司等单位的表彰;“王耀文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职工创新为目标,两年来共申报8项职工项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6项、省公司QC奖4项、专利奖5项,其中“电缆沟巡视小车”属国内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马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里的创新小组、国网公司特等劳模周静龙,其所在团队既是安全生产的“排头兵”,又是企业发展的“尖刀连”。2017年,他组织跨区域作业2589人次,圆满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宝兰客专铁路配套的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及4座330千伏变电站验收投运等工作任务和敦煌文博会保电工作,主导完成《一种电容器组参数测量新技术研究》等10余个科技项目,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

  检修公司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公司工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考核,每年举办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表彰优秀成果近百项,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使工作室成为富有感召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职工创新平台,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梯队人才。

  甘肃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李宏劳模工作室——

  为促进企业发展注入“高空”动力

  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工匠”获得者李宏为核心的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结了40余名技术骨干及研发人员。工作室围绕公司施工作业实际,开展输变电工程施工、运维、应急抢险等多种飞行器“空中平台”的研发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公司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以工作室为依托,向各施工项目部扩展的创新工作格局,工地在哪里,创新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施工难点出现在哪里,创新工作攻坚的方向就在哪里。在举世瞩目的川藏联网和青藏联网工程中,公司成功应用“遥控氦气飞艇”和“输电线路专用多旋翼飞行器”进行索道架设选线定位、展放引绳和特殊地质地形勘察、高空作业巡查,解决了藏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保护等施工难题,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以架线飞艇、高原架线飞艇、飞艇飞行控制系统、巡线飞艇、输电线路专用多旋翼飞行器为一体的“空中平台”项目成果,形成输电线路专用无人飞行器年放线能力2000公里以上的纪录,巡线航拍监控图片效果超过2200万像素。目前“空中平台”项目研发又将“高原架线多旋翼飞行器”“巡线多旋翼飞行器”等项目列入研发重点,将实现无线视频图像处理及热成像处理更加智能化,施工作业更加安全精准。

  工作室培养技术骨干160余名,成功举办技术交流会28次,培养了一批岗位创新的青年领军人才,为今后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运维以及应急抢险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1 2 3 共3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