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如何让城市困难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政协委员纷纷“支招”
//www.workercn.cn2016-03-05 08:21:3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社会参与

  ——让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府要承担‘底线’责任,但政府救助又不能“包办”所有问题。因此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同样不可或缺。如何搭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帮扶体系?如何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外,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就业促进等配套开展?如何为城市困难职工构建真正的“安全网络”?委员们围绕这些问题纷纷献计献策。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世明委员告诉记者,工会组织具有较为完善的帮扶中心网络体系,触角能延伸到街道和企业中,在帮扶城市困难群体上具有自己的优势。自1992年工会启动送温暖活动以来,除“两节”期间的走访、慰问外,工会帮扶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阳光就业行动、金秋助学以及日常开展的医疗互助、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实现了工会帮扶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

  据了解,从针对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战略改组为背景开展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首次送温暖活动到2016年重点关注在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进程中生产经营困难的行业和企业职工,从2005年开始将帮扶范围拓展至困难职工子女到2013年首次将困难劳务派遣工单独作为帮扶重点,工会送温暖活动不仅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更加精准贴近职工需求,关注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工会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正在成为职工的一项普惠制福利。

  李世明委员认为,工会帮扶,最基本的是保障就业平等,第二是待遇平等,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第三是地位平等,让困难职工享受市民在就业、生病、户籍、保险等方面的同等保障。第四是文化平等,丰富困难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注及帮扶城市困难职工,除了工会“发力”,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投入。

  记者所采访的委员们都认为,城市困难职工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政府兜底的基础上,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市民各自的独特优势,通力合作,让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 2 3 共3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