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经济技术-正文
上海市总: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 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www.workercn.cn2014-12-01 14:56:1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二、依托“五大抓手”,大力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良性发展

  一是制定规范。为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管理,2012年我们制定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各级工会和各个工作室也根据实际,制定了管理办法,建立了学习培训、活动台账、激励考核等规章制度。全市已有51家单位及338家工作室制定了管理办法,推动了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二是推广经验。为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水平,我们于2012年10月在上汽集团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推广上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功做法和“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典型经验。我们连续举办了四次劳模创新工作室评审发布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近15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参加了评审发布,为对标创建、推广经验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是资金扶持。为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我们为每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1万元扶持资金,并要求所在区县局(产业)工会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据调查,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均获得所在区县局(产业)工会扶持资金为3万元。与此同时,我们从制度设计层面,争取上海市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的支持,浦东新区的6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已获得每家每年2万元的培训经费支持。

  四是交流培训。我们联合上海市教委,先后举办了2期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研修班,130多名领衔劳模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集中学习了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团队建设、专利申报的方法和途径等内容,还开展了学员间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了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新科技基地及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五是结对共建。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为不同单位身份相近、职业相关、岗位相连、业务相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两组联盟,一组是从事数控加工的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另一组是在自贸区内承担监管服务的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推动它们业务互学、创新协动、成果共享。

  三、聚焦“五大目标”,不断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贡献率和影响力

  一是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工作室紧紧围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紧缺人才培养、服务质量改进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发展中遇到重大课题的研究,用创新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用创新思维提出解决方案。如李斌工作室主动承担新设备的技术保障和废旧设备的诊断和维修,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设备费用。

  二是成为岗位的创新源。工作室集中一线技术人才,践行“人人是创新之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的理念,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岗位上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革新,如宝钢孔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取得专利457件,获得各类技术创新奖350多项,成为推动企业创新转型的强劲力量。

  三是成为项目的攻关队。工作室以项目为纽带,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跨部门、跨工种、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组建,利用网络、微信等信息手段,构建“虚拟团队”,集中优势,协同攻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是成为人才的孵化器。工作室作为教育载体和实践平台,不仅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挥了劳模的“高精专”优势,通过推广新知识,研究新课题,传授新技能,培育了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岗位技术能手;而且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了“明星带群星”的示范效应。

  五是成为团队的方向标。各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能者进、庸者出”的用人机制,实现了由“劳模一人领先”到“团队争先”的提升,成为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标杆和领头羊。如在“杨庆华输电技术创新工作室”的传导下,上海电力“向日葵联盟”、“雪狼行动”、“泸定智能变电站青年科技攻关组”等一批创新团队相继成立,带动了公司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