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工会组织应该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三大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www.workercn.cn2018-03-27 16:22:5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工会组织应该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三大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宜冰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会组织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三大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离不开职工的积极参与,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引领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中实现中国创造的崇高发展目标。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离不开广大职工专心致志的全身心投入,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引领大职工在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中,以劳动质量的提升不断推动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离不开广大职工发扬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在岗奉献,各级工会应该在培养造就大国工匠过程中发挥优势,铺路架桥,助推鼓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在实现这“三个重大转变”中责无旁贷,应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一)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离不开职工的积极参与,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引领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中实现中国创造的崇高发展目标。

  创新是财富之源,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管理、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各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哪个国家在创新上先行一步,哪个国家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高地,就会拥有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2014年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创新风暴正在席卷中国的神州大地,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我国的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冠绝全球,占全球五大专利局专利授权量的28%,2015年以来,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为美国的2.4倍。过去十年,我国的研发支出以18%的年化复合增速快速增长,过去三十年,我国政府对创新的投入一直是GDP增速的两倍,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经济依然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严重,城镇化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矛盾凸显;“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各种问题十分突出,传统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通过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因此,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社会创业创新沃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已经迈上了快车道。

  广大职工是国家的主人,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劳动创造财富和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劳动方式在不断改变,劳动内容在不断丰富,劳动技术在不断发展,劳动价值也在不断升华。劳动形态的变化,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尊重和推崇创新性劳动是时代的呼唤。创造性劳动、创新性劳动,创业创新不仅仅要依靠企业家、年轻人和科研人员,同样要依靠每一个普通劳动者。

  各级工会组织面对创新性劳动的时代呼唤,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要求,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千方百计激发他们无穷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在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支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那些想创新、能创新的劳动者提供更多样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必须尽心竭力引导广大职工融入领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倡导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源,是连通梦想和现实的桥梁,是彰显劳动价值的最好舞台,引导和鼓励广大职工群众抓住创新之机、立足创新之地、争作创新的主人;必须凝聚思想共识,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打牢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群众性建功立业工程,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为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良好平台;必须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推广先进操作法,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必须鼓励职工岗位创新,积极探索推动职工创新的新载体、新平台、新手段,建立健全以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体系;必须推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力度,进一步研究探索职工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法路径。

  (二)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离不开广大职工专心致志的全身心投入,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引领大职工在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中,以劳动质量的提升不断推动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好的过程,对于高质量产品的热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品质越高得到的认可也会越高。观察世界市场,几乎所有受欢迎的强势品牌,都有非常强大的品质保证,如果没有品质作强有力的支撑,要想打造出享誉世界的品牌就是一句空话。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以超高的速度增长,GDP平均增速在9%以上,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但就各个行业而言,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相当突出,相比于快速增长的“速度”,“质量”的进步步伐显得缓慢。因此,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实现过程,既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职工的光荣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既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为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因此,必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要和企业经营者一起共同努力,以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为抓手,大力推动产品质量、制造业质量和服务业质量的提升,实现产业质量升级,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利用工会的宣传平台,营造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都更加重视质量,形成全社会加强质量、提升质量的“质量社会共治”,真正把“中国质量”叫响。

  加强质量、提升质量与劳动者素质息息相关,“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人是第一生产要素,是主导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关键一招。

  为此,各级工会要引领广大职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激发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切实创造学习条件,帮助职工自学成才;要建立职工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进行符合职工个性发展的培训,造就和培养更多的知识性、技能型职工;要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不断赋予职工素质工程新内涵,拓展新领域,创造新载体,取得新成果;要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术等教育活动,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风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