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素质工程-正文
聚焦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对接培养 政府组织培训
//www.workercn.cn2018-06-21 13:38:4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高技能人才仍短缺,终身培训理念需倡导

  姚吉曾参与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组织的技能培训和人员测评。其中一场考试要求把10个电阻用六芯电缆串联起来,设计后焊接到电路板上,并测试总电阻。结果12名考生焊接的电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元件面有的朝上、有的朝下。当时外国专家指出,“如果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焊接的电路板应该是同一标准。”

  2015年起,天津市开始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截至2017年底,共有128.6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不过,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仍然供不应求。”天津麦格纳公司培训师刘健雄总结出目前就业的两个特点:一是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少愿意从事生产。二是应聘的钳工年龄越来越大,新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而钳工一般到45岁就会转技术顾问或领导岗位,人才供应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

  在龙泉,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青瓷、汽车空调配件、竹木等产业。据调查,企业技术人员来源除企业内部培养外,还有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社会技术人员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技工学校毕业学生。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坦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急需专业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

  技术人才为何招工难?陆明杭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年轻从业人员的多元化选择使企业招用工优势削减;就业观念发生变化,职业期望值增高;自主创业意愿比较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缺口大;有的企业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工薪待遇和保障缺乏吸引力。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职业培训工作中方法较为单一,考核大多沿用考试形式,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能将培训评估和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所取得的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结合起来。

  “一些培训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习惯于单纯的理论教授和老旧的技术指导,与实际脱节。”陆明杭说。另外,有些劳动者认为职业培训可有可无,积极性不高,或者参加培训耽误工作挣钱,“整个社会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待提高,劳动者终身培训的理念需要大力倡导。”(统筹:本版编辑 刘书文)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