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企业一线 聆听工匠故事
//www.workercn.cn2018-06-20 07:23:4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生生不息匠心传承

  在众多传统手工艺濒临消失的今天,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却沉下心来,挖掘、研制、恢复已失传300多年的民间手工艺品“绛州澄泥砚”。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研究澄泥砚工艺,蔺涛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在任山西新绛县博物馆馆长期间,萌生了恢复绛州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的想法。那时的蔺涛在县城当美术教师。在父亲的劝说下,父子二人携手开启了复原澄泥砚工艺尘封的大门。

  同样在传承传统手艺的,还有江南古镇上的“绣娘”们。

  “一幅好的刺绣,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在苏州镇湖,刺绣艺术家朱寿珍正在和自己的7个徒弟绣一幅1.8米×2.8米的巨幅孔子像,从去年12月到现在,她们8个人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月。

  传统技艺要从娃娃抓起——两年前,朱寿珍在当地小学创办了国绣班,选取有绘画功底的孩子,每周上一个半小时的课,从最基础的针法教起,为的就是把这份“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接续下去。

  北京前门鲜鱼口大街入口处,矗立着有600多年历史的京菜老字号“便宜坊”。年过半百的主厨孙立新坦言,自己已步入人生下半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在孙立新看来,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体现在做菜上,就是如何做好每一道菜,“第一就是原料把控,其次是刀功,再往下走就是悟性。怎么把技艺融会贯通,其实到最后看的都是为人的境界。”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些工匠们相信,人们对好品质的追求没变,匠心的传承就有着生生不息的意义。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