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企业一线 聆听工匠故事
//www.workercn.cn2018-06-20 07:23:4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企业一线,聆听工匠故事——

怀一颗匠心 做一份匠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从到粮库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这辈子就把自己交给粮库了。”河北省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保驾护航”粮库40余载,只为让百姓吃得安心。

  “技术只有起点,创新没有终点。”这是写在黑牡丹(集团)公司“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的一句话,劳模邓建军说的这句话激励着每一位“黑牡丹人”。

  穷尽一生爱一个职业,穷尽一生磨炼技巧,大国工匠们的一言一行,成为匠人精神的最佳阐述。

  6月11日至15日,由全国总工会、国家网信办联合组织的2018年“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采访团深入财贸轻纺烟草行业,走进一线企业、班组,聆听各行各业的工匠故事。

  用专业赢得尊重

  一条简单的丝巾,在杭州解百集团售货员周明娟手里随意一绕,立马成了顾客颈间的靓丽点缀,简单一个动作,就让顾客满意而归。

  售货员能干出什么花样?这是周明娟刚入行时常听到的质疑声。

  身处服务行业,难免遇到难缠的顾客,好脾气的周明娟却极少因此而心情不好,“你不要跟顾客争执,你要替他想一下为什么他会做出这种反应,然后用你的专业去说服他。”

  “顾客要什么,我去做什么,始终让顾客满意。”坚守初心的她,用专业赢得了顾客的尊重。

  李滨是中国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的一名普通导游员。“挑团”是导游行业常有的现象,人家不愿意带的问题团、困难团、老年团,李滨来者不拒。

  “作为导游,风吹日晒,肤色可以变,但是初心不能变。”他相信只要将心比心,一定能够真心换真心。

  热爱、奉献、专注,这些专业品质在周明娟、李滨他们多年的工作中一以贯之。

  以创新实现超越

  在山西平遥古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光漆器,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如今,81岁的薛生金老先生还在手拿直尺、全神贯注地创作自己的漆器作品,他与这项千年技艺一同走过了60载时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将已经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重新研制恢复成功,还先后创造了平遥漆器的三金三彩、三色金、堆鼓彩绘等工艺。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面对手工艺品发展的困境,薛生金坚持创新,他说,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做比传统更有特色的漆器,但也不能丢掉传统,一定要以传统技艺作为基础不断创新发展。

  验光大师秦英瑞也在实践着创新精神。从事验光工作30多年,他发现验光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技术处理错误,而是验光师与顾客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因此,他创新提出了人性化验光模式。

  在秦英瑞看来,验光分几个层级,“初级的验光,就是矫正视力,能看见1.0就可以;中级的验光除了清楚,还要舒服;高级的验光会结合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不一定非得矫正到1.0,有时候就到0.6、0.8,够用就行。最好的验光是要考虑顾客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用眼规律,设计最适合的配镜方案。”

  而在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新虎看来,创新还要有悟性。从一个普通评酒师到国家级评酒师,他经历过非常艰苦的训练,每天面对几十杯的酒样,需要细细品鉴和尝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酒在酿制过程中的发酵变化需要用心去感受,光靠勤快是不行的,还要有悟性。”周新虎说。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