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全总要闻-正文
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www.workercn.cn2017-06-29 07:14: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李玉赋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在全国上下喜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积极发挥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时刻牵挂着广大产业工人,多次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总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明确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不能当口号喊。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主体力量,深刻回答了我国工运事业特别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变化与特点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创优的热情和活力、发挥好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中央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释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发出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动员令。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产业工人的历史贡献。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国产业工人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火热实践中,产业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地位没有变,产业工人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振兴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我国正处在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在保持长期向好势头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汇的挑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产业工人已达2亿左右。但也应该看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级技工数量占比不到4%,高技能人才比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强国30%-40%的水平;74%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在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技能形成缺乏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协调衔接不够,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等等。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