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培育人才 精心打造新中国化工摇篮
//www.workercn.cn2014-03-08 09:48:5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聚焦吉林石化之二

六十年培育人才  精心打造新中国化工摇篮

  “如果生产中遇到调节阀开度忽大忽小,打到手动状态也不管用,多半是阀门定位器出了故障。现在给大家20分钟时间,把你们面前调节阀的定位器拆下来检查……” 3月4日,在吉林石化公司乙二醇厂仪表车间实训室,技术员话音一落,满屋子“学员”立即忙成一片。

  类似这样“老师悉心讲授、职工热情学习”的场景,在吉林石化随时、随处可见。公司总经理孙树祯告诉记者:吉化走过60年发展历程,公司历届领导班子总结发展经验,都得出同样一个结论,即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的发展。60年来,吉化一以贯之地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坚持“把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去实施,坚持“投资员工”、“把培训作为员工的福利待遇”,无论企业遇到什么困难,都积极保证培训资金投入,保证培训教师到位,保证培训时间充足,并有效解决好培训针对性、员工积极性等问题。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1954年吉化开工建设之初,大批工人还都是“化工”的门外汉,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业务素质差、操作技能低,干部也大多是从部队转业或其他行业“半路出家”而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化工生产与管理经验。为此,企业本着“既要出产品、又要出人才”的原则,一方面选派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出国学习,一方面陆续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吉化技工学校、吉化职工教育总校等人才孵化基地,坚持“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啥岗练啥”,长期开展正规办学、辅助办学、业余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采取脱产培训、职工业校、技术讲座以及“练兵卡”、“师带徒”、“一帮一、一对红”、“大练兵、大比武、评状元”等方式,培养“又红又专”、“一口清”、“活流程”、“一岗精、两岗通、多岗能”的技能员工。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至1988年,吉化职工参加文化补习的有4.8万人,参加技术学习1.03万人、业务学习3.9万人、岗位培训1.52万人。通过废寝忘食地学习,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快速飞跃。

  与此同时,为支援全国各地化工企业的建设和生产,吉化职工又被成建制地调往五湖四海。“都是火车从吉林发专列,干部、技术工人,动辄1000人、2000人地调……”从吉化工会副主席岗位退休的于万夫告诉记者,该公司成批输送到青海黎明化工厂、 陕西红星化工厂、四川染料厂、湖北岳阳化肥厂等17个单位的职工,就有14800多人,此外还有大批化建施工人员调往太原、兰州、淮南、开封等地。在60年发展历程中,吉化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成为业内公认的“化工摇篮”,履行了“新中国化工长子”的又一项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大潮席卷而来后,很多企业都不愿花钱费力自己培养员工,招聘时就高举“要有从业经验”的大旗,而在吉林石化,人才培养却一直是不变的主题,其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帮助职工提升技术技能、不断向人生更高处迈进。近年来,吉林石化在原有几大人才孵化基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企业培训中心,建立了电仪、钳焊、仿真模拟、化验分析四大培训基地,又帮助各下属单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室,并为每个职工之家投资3万元,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培训设施,每年都有数千名员工积极接受培训。

  “对于员工来说,业务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成长晋升的通道。在我们眼里,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因为它为我们打开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从各种各样的培训中,我们感受到了公司浓浓的人本情怀,也让我们对所在企业倍感珍惜。”采访中,吉林石化职工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都通过评选工人技师、工人技能专家、金牌工人等,切实提高工人待遇,让大家充满希望和奔头。

  “一个技术工人的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在积累大量岗位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高,可现在,很多企业只想用‘现成的’,不愿付出成本去培养,使技术工人短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于志晶表示,相形之下,吉林石化在员工培养上的所作所为,凸现出一个老国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不止内部培训这么简单——2007年,吉林石化又启动了“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将 “每年培养10名博士、100名硕士、1000名一线技能操作骨干”作为硬性目标,通过选拔优秀干部、员工到清华、浙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大等知名高校进修学习,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到企业讲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给员工搭建起更高层次的“成长立交桥”。

  “现在,我们想学习新技能变得更方便了,鼠标一点,就豁然开朗,而且网络培训系统不受时空限制……”采访期间,员工齐明还兴奋地向记者演示了该公司2013年着手建设的“吉林石化公司网络学院”,记者看到,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已能提供900余门在线课程供员工自主选学。

  多层次、多角度,持之以恒的人才培养工作,使吉林石化收获了一支令人赞叹的“铁军”。“十一五”期间,在该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有309人获得各工种技术能手称号,而在国家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技能竞赛中,吉林石化共摘得6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两次获得集团公司工种团体总分第一名,一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目前,吉林石化已涌现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7人、公司技能专家28人、高级技师130人、技师754人。

  “今天的竞争靠产品,明天的竞争靠科技,后天的竞争靠人才”,有了这样一支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有了人才保障,吉林石化未来的发展,令人可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