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园地-正文
架起让一线职工实现最大价值的桥梁
//www.workercn.cn2018-01-19 08:43: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希望看到更多的一线工人走上创新路

  包起帆 口述 本报记者 赖志凯 整理

  我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工作,深知一线工人创新的重要性和不容易。

  一线工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高深的理论知识,遇到技术难题,一般都是靠在岗位上积累的经验搞攻关。下达一项工作任务,他们可能很快就完成了,但若说到归纳整理,用文字来表述清楚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找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

  考虑到这一点,从2014年开始,全总邀请我为遴选出来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进行一对一辅导。

  我是这样教他们的:把我自己曾经申报的答题做成模板,让他们做参考用。讲解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具体步骤,帮助他们完善报送材料,协助他们做好ppt,指导他们做好答辩准备,并为他们加油鼓劲。

  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经过我的辅导,共有6位由全国总工会推荐的一线技术工人登上了国家科技奖的最高领奖台。

  看到这些一线工人频获国家大奖,我感到特别欣慰。中国的工人现在缺什么?就缺技能。他的能力强了,创新有效果了,哪个企业不欢迎啊?所以,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一线工人走上创新之路,成就人生理想。

  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不乏这样一种想法:普通工人不会有大出息,也搞不出什么创新。可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不对!我的体会是,创新就在岗位,创新就在脚下,创新不问出身。

  我的亲身经历,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的我,父亲早逝,家中无任何背景,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照样成功了。17岁时,我通过学习开始在岗位搞创新,通过不断的岗位变更和创新,逐步成长起来,现在成了劳模,成了发明家。

  我的经历可以给很多人以启示,那就是千万不要气馁,不要因为学历不高、资历不深、家庭出身不理想,或者所在的岗位普通而自暴自弃。要知道,身处现在这个双创氛围浓郁的时代,会遇见很多机会,只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肯动脑筋肯钻研,都会像黄金娟、洪家光那样有出息。到时候,我照样会和你们一起分享经验,共同为新时代添彩。(人物漫画:赵春青)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