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 优化发展环境,让产业工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www.workercn.cn2017-12-12 08:01:5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破解横向流动难的问题

  让产业工人合理有序流动起来,既是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产业工人不仅纵向流动较难,横向流动也不易。一方面,产业工人对企业用人需求、就业岗位信息了解不充分,对个人流动前景、流动成本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另一方面,产业工人特别是日益成为产业工人主要来源的农民工,仍然面临着户籍、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障碍,在城市落不了地、扎不了根,常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奔波,导致他们难以真正成为稳定就业、稳定增长技能的产业工人。

  对此,应该着重围绕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在城镇常住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使其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利。特别是在农民工输入相对集中的城市,可以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提升技能。

  强化宣传引导实效,破解社会地位低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无疑切中时弊、直击要害。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身份制、单位制逐步解体,产业工人在企业地位不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不仅影响了一些在岗产业工人的自尊和自信,也影响了未来产业工人后备军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人才成长规律对于产业工人而言同样适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各级党政首先应该树立正确人才观,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以实际行动带头向全社会释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强烈信号。此外,还应该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优秀产业工人的先进事迹,让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社会知晓的“名人”、被人称道的“能人”和让人羡慕的“红人”,既能增强产业工人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又能在全社会倡导“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价值取向,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主流意识和精神坐标。(作者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