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海南金鹿集团:“人员一个不缺,利益一分不少”
//www.workercn.cn2018-04-14 08:34: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潮起海之南】

海南金鹿集团:“人员一个不缺,利益一分不少”

  朝阳初升,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派生机勃勃。近千名产业工人,井然有序走进工厂,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新的一天工作。每一天,这里散发着振兴的气息。

  上世纪80年代,金鹿集团的前身——海口八一手扶拖拉机制造厂发展受阻,出路难觅,企业濒临破产。1992年,该企业展开了一场改革攻坚战。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国有资产得以盘活,企业重新焕发旺盛生命力。

  从2003年改制完成至2017年,该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多元,实现利润近2亿元。同时,职工收入逐年提升、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在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金鹿农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茂看来,“改革开放、办特区给海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本地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更让‘金鹿’死而复生,从弱变强。”

  改革,让企业起死回生

  时光回转到1992年,海口八一手扶拖拉机制造厂一片死寂,昔日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已经远去。

  建于1958年的该厂,曾承载着海南农业机械化的希望,以生产“工农-12K”型手扶拖拉机而名噪一时,顶峰时年产量3000多辆。该厂不仅是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海南人为之骄傲的国有企业。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工厂体制滞后、产品单一等多种弊端逐步显现,企业发展遇到瓶颈,连续3年出现亏损,总亏损额达上千万元。1991年,全厂全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14万元,500多名职工大半回家待岗或停薪留职,厂子濒临破产。

  1992年2月,叶茂临危受命,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仅仅两年时间,就让工厂实现扭亏为盈,顺利走出困境。

  “1997年,国家优化资本结构在海南试点。经海口市政府批准,由海口金盘实业公司以承担债务的方式兼并金鹿公司。企业轻装上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叶茂说。

  如今,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不断改善,在“经营主体多元化,企业管理市场化”管理理念下,转制成功的金鹿集团已成为了一家以农机制造业为主,横跨低速汽车、电梯安装维修、压力容器、饮料、化工、房地产开发等多个行业,全体员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2005年,海南金鹿农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海南省机械制造生产的龙头企业。

  改制,让职工过上好日子

  走进金鹿集团职工住宅小区,高楼排列整齐,绿树、草地、花圃点缀其间,错落有致。

  “现在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退休职工王春梅乐呵呵地说,“做一名金鹿人真幸福,不仅有股份,有房子,老了还有保障。”

  企业改制,金鹿集团明确提出“人员一个不缺,利益一分不少”的原则,不让一个员工下岗,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全部聘任。

  王春梅清楚地记得,从其他企业合并过来的员工、患病不能参加工作的员工,公司都没有抛弃,帮他们缴纳养老保险金。同时,如果困难职工的子女没有工作,只要愿意到公司工作,公司会优先考虑解决其就业。

  多年来,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公司还先后盖起22栋员工宿舍,解决了95%以上员工的住房问题。

  金鹿集团还设立了“关爱基金”,每年拨出经费对困难职工、劳动模范进行补助;坚持对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实行奖励。

  如今,金鹿集团“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目前,金鹿拖拉机在海外的年销售收入达上亿元。今天的它,就如同“三十而立”的海南一般,正不断往前奔跑。(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段炎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雪君)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