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第四章 天翻地覆 高歌猛进(1945年—1949年)
//www.workercn.cn2015-03-30 08:39:5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3.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重建

    194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当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行动纲领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号召:“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工会组织在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刻接受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工人阶级要在全民族统一战线中起领导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组织的力量。因此,工会组织的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1945年4月2日,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成立之初,就决定于当年11月召开解放区职工联合大会,正式成立解放区职工联合会,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革命形势的发展将这个组织统一的任务延至两年以后。1948年3月15日,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委会发出召开解放区职工代表大会,成立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的通知,得到了各地工会组织和工人群众的热烈响应。

    1948年8月1日至22日,解放区职工代表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解放区职工代表、各解放区职工会的代表、国统区城市的工人代表以及各产业部门的代表,朱学范代表中国劳动协会声明该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并派代表出席。518名代表,代表着全国有组织的职工283万余人。这是自1929年五次劳大以来,中国工会历史上一次人数众多、代表广泛的空前盛会。这时的中国工会,不仅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而且工人阶级的构成和素质也有了空前的提升。在7月31日召开的预备会议上,全体与会代表一致决议,将本次代表大会定名为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由大会产生全国性工会组织,并决定恢复历史上的光荣名称——“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共中央向大会的祝词中指出:六次劳大的召开,宣告了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全国工人中的分裂政策已经最后破产,全国工人运动重新在革命的旗帜下统一起来。当前,工人阶级的最大任务,就是首先团结自己,并以自己的英勇奋斗与自我牺牲精神去团结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与一切爱国分子,帮助人民解放军,坚决彻底地歼灭国民党的反动军队,推翻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建立独立自由强盛和统一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六次劳大的召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恢复重建,实现了全国工会组织的统一,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陈云、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李颉伯等53人当选为委员。六次劳大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健全了领导机构。1948年10月,全总六届执委会在哈尔滨召开首次全体会议,推选陈云为全国总工会主席,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为副主席。1949年5月,全总常委扩大会议推选刘少奇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

    六次劳大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阐明了工人阶级在进行彻底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应该而且必须站在最前列,成为各民主阶级人民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夺取、保持和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决议》还指出,发展解放区工业生产是解放区工会特别重要的任务。工会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团结全体职工积极劳动,遵守纪律,保护职工的日常利益;教育职工提高觉悟,提高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军队、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六次劳大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从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3大战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如风卷残云、锐不可当,国民党政权迅速土崩瓦解,中国革命已冲破黑夜,就要见到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了28年,终于胜利在望!

    共产党及其军民激情振奋之余没有忘记未雨绸缪,迎接新任务: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规定了在全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全国总工会根据六次劳大决议,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号召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工人阶级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配合城市解放,为夺取全国解放做出贡献。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城市工作中,必须以恢复发展生产为中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指导方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与中国工会都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的主战场在农村,革命队伍的主要成分也就是广大农村的贫苦农民,根据地的工人群众也以当地的雇工、手工业工人、苦力为主,很少有真正意义上近代工业中的产业工人。虽然共产党从来没有忽略过白区工会工作,但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围剿,共产党与城市工人阶级的联系因阻隔而相对疏离。最关键的是,长期在农村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干部,马上要进城了,要领导和管理泱泱大中华了,却对城市工业和城市工人阶级比较生疏,对大量城市解放后共产党应该依靠谁的问题也发生了模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毛泽东说:“我们必须批判这种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

    中国革命武装虽然是以农民为主,但它绝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将要建立的人民政权的性质决定的。而工人阶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不仅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而且更及时地教育全党干部和同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及在城市以恢复发展生产事业为中心的指导方针的提出,解决了革命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以后,共产党继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阶级路线和根本指导方针问题,同时也给工会工作和发挥工人阶级作用指明了方向。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就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生产问题作了重要论述。他从3个具体方面加以阐述:保障和提高工人的生活;开展工人政治教育;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组织工会,把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刘少奇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组织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直到领导白区工会工作,一直都以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水平,为白区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执行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做好城市工作,刘少奇不仅发表了许多讲话,而且先后到北平、天津、唐山等地检查和指导工作,对当时和建国后的工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全总先后两次南迁,先由哈尔滨迁至沈阳,再由沈阳迁至北平。1949年3月,全总到达北平,开始加强了对全国工会工作的指导。在全面夺取政权前夕,中国工会为落实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推动华北和全国工会工作的发展,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努力工作着。

    军事上的胜利,使解放了的华北成为战争的后方,它的稳固关系着政权的巩固,也关系着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如何组织工人群众开始经济建设,将战时工业转化为平时工业,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生产,成为中国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国总工会雷厉风行,于1949年5月2日至11日,在天津召开了华北第一届职工代表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动员和组织华北全体职工恢复与发展工业生产,同时帮助农民改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支援解放军南下,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刘少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将战时工业转化为平时工业的途径和方法,并细致地对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工厂民主化管理、工资待遇和工会组织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刘少奇的讲话不仅有高屋建瓴的原则性、方针性的指导,更有全面周到细致的具体考虑,使与会人员从理论和操作层面上收益良多。会议做出了《关于在国营公营企业中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与工厂职工代表会议的决定》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在华北国营公营企业中制订集体合同的决定》和《集体合同的纲要草案》等3个重要文件。3个文件的出台,革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工矿企业中遗留下来的不合理规章制度,规定了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实施步骤,协调了工厂行政和工会的关系,稳定了生产和生活秩序,保障了职工的实际收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全面贯彻,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随着全国各工业城市的逐步解放,中国工会的组织问题也亟待解决。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召开了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其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和解决工会组织问题。夺取政权后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关系着工会工作的方向,也被列为重要议题。与会的254名代表来自全国的72个单位,他们除工会工作负责干部外,还有省、市党政机关(包括劳动部门、工商部门和一些大型企业)的领导干部。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都到会发表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在工会组织建设中团结大多数的思想,提出了党政工共同搞好生产的根本任务,成为当时和新中国工会的指导方针。会议确定全国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把全国工人阶级首先是把产业工人组织起来,担负起领导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关于劳资关系问题,此次会议确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并指出按行业订立劳资集体合同是目前解决劳资关系的中心环节,通过了《关于劳资关系的暂行办法》、《关于私营工商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劳资争议解决的暂行规定》。这些文件为各地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提供了依据。

    建国前夕全总召开的这两个会议,为这一特殊时期的工会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使战乱后百废待兴的局面有了法度。中国工会迎来了一个统一的组织,见证了这天翻地覆的历史时刻。

    两个会议之后,工会自身不断完善组织。1949年7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创办了机关报《工人日报》;同年9月,又将原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改建为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全国总工会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建国前夕,除华北外,东北、西北、中南、华东各大区都建立了市总工会或筹备机构或全国总工会的办事处,全国已建立了47个省市总工会或筹备会和数以万计的基层工会组织,全国总工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职工已达573万人。

(中国工运研究所供稿)

1 2 3 共3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