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打磨”技术助飞“航天梦”-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不断“打磨”技术助飞“航天梦”

2018-11-16 10:47:49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入航天802所的邢玉辉还只是个模仿师傅操作的普通机械工;三十多年后,当初那个“依葫芦画瓢”的机械工凭借娴熟的技术、突出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我国第二代和第三代中近程防空导弹雷达机电系统的首件装配攻关负责人、上海市“技能大师”。邢玉辉的成长轨迹,勾勒的不仅是一名工匠的养成过程,还记录了一段时代楷模运用匠心匠艺、缔造大国航天梦的真实故事。

  【我的故事】

  “匠艺”是“磨”出来的

  1980年,上海航天802所还是新华无线电厂的时候,邢玉辉便成为其中一名普通的机械工。未经过实践“打磨”,他和其他工人一样,跟着师傅,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学操作。事实上,很多内容在技校的实习课上就已经接触过,正确的操作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就在这时,师傅交给他一个特殊的任务。

  “师傅给了我一件铜制管状的零件———波导管,对我说这零件很重要,要仔细做,千万不能出错。我按照以前师傅的操作方式完成了任务,可师傅看后,没有做声,他将我的工件放到一边,随手找出一块立方体让我先练练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邢玉辉依旧记得那时候忐忑的心情,一方面他不觉得这么操作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他能感觉到师傅的不满意,可问题出在哪儿呢?直到师傅接过他再次抛光后的工件,询问他是否能看清楚报纸印在光面上的字时,他才意识到,真正抛光平整的光面,应该像镜子一样,印出的字十分清晰,而他做的工件印出的字稍有模糊。师傅用心良苦地教导:“没有对比就不知优劣,没有追求就没有目标”,这句话让曾经安于现状的邢玉辉感觉异常羞愧。自那以后,邢玉辉买了《机械工人切削手册》等各种书籍悉心研读,还跟着班组里的老师傅学习各种材料的零件加工方法。遇到难题,他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弄明白“所以然”才肯罢休。正是这股耐磨的韧劲,没几年,邢玉辉不仅熟练掌握了钳工操作技术,还成了车、铣、刨、磨机等加工的“技术通”,成为单位青工队伍里小有名气的职工。

  上世纪末,国内基础工业还非常落后,但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海航天802所开始了主动雷达导引头的预先研究,已有些名气的邢玉辉主动承担了我国第二代中近程防空导弹雷达机电系统的首件装配攻关任务。在此任务中,四边形框架的平行度调整与高精度的对中装配不仅是保证平台稳定运行的关键,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邢玉辉很清楚,平时的所学所练就是为了在项目中的运用,挑战越大,成长的空间也越大。他凭借平时扎实的基本功,细致入微地进行操作,将每一环节的尺寸行为公差控制在极为苛刻的限度内。只历时不到一年,便实现了突破。他所装配完成的导弹雷达机电系统,其装配精度远高于同类型的俄制产品,他的技术突破让我国彻底摆脱了导弹核心系统装配对国外的依赖。同时,他所负责的装配攻关型号也荣获军方“金牌武器”的称号,为院所和集团带来了十亿产值,建立了我国连杆式导弹机电系统装配工艺规范。

  获得认可的邢玉辉有了更多自信,也有了更大的勇气挑战新的技术难题。在承担我国第三代中近程防空导弹雷达机电系统的首件装配攻关中,天线机械零位的精密调整以前只能通过打表的方法来完成,装配控制过程非常麻烦,可操作性差,经常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邢玉辉坚信一定有其他更便捷的方式,在历经多次尝试后,他研发出了通过调整零位电阻实现机械零位调校的方法,用这种创新操作法,2个小时的工作只需30分钟即可完成,调零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从做一个“精品”,到攻下技术难关;从创新工作方法,到建立工艺规范,邢玉辉的技术在不断的磨练中“起飞”。

  【我和团队】

  “匠行”离不开团队协作

  2003年,航天802所有一个对外合作项目的预研产品进入关键阶段,该项目是我国急需的换代产品,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在装配工艺空白和外方对关键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之下,项目进度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那时正值航天局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赛前技术指导老师说的一句话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敢想、敢做、敢创新,没有突破不了的技术瓶颈”,这句话深深地激励了邢玉辉。在工程技术人员、工艺人员的集体协助下,项目由加工部门转入研究室共同参与攻关。他们对原理样机构造及机构测试的条件进行细致挖掘,随后反复模拟装配、改造、调试、实验验证。终于,邢玉辉和同伴经过无数个日夜摸索,完成了原理样机的修复、生产,并实现靶试成功。

  这一次的团队协作让邢玉辉充分感受到,在集体力量面前,个人能力的脆弱与局限,他也深深地意识到,航天事业的发展,光靠一两个精兵强将远远不够,大国航天梦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的共同铸造,才会迎来真正的辉煌时刻。

  作为上海市技能大师与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邢玉辉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工作室所研发的技术成果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了帮助团队共同进步,邢玉辉还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多年技艺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多个内训教材。同时,多次参与行业内专题讲座培训交流和技能竞赛组织。三十多年来,他带教徒弟近20人,每年培训30余人,其中近70%已成长为航天一线技术骨干,多人在技能等级上顺利晋级,23人次在行业各级竞赛获得前三名。

  【我看工匠精神】

  “匠魂”在于创新与传承

  什么是“匠魂”,邢玉辉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灵魂在于创新与传承:“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没有传承,同样没有未来。”

  邢玉辉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经带教过一名徒弟,思路灵活,每每装配一套产品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大家眼里的“可塑之才”,总是反复实践,反复失败。看到这名徒弟,邢玉辉就想起了师傅以前对自己的点拨,连续几次,在徒弟装配产品时,他总问同一个问题:“你这样装配的依据是什么”,每次徒弟都答不上来,邢玉辉便告诉他,创新确实需要,但光靠天马行空的想法是不够的,所谓理论指导实践,要明白每一步骤的原理,建立在符合原理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有意义。徒弟按照师傅说的思路重新研究装配想法,果然成功了。

  三十多年前的徒弟如今已经是很多技术骨干的师傅,邢玉辉说,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角色的转换,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今,他理解中的工匠精神,传递的是一种聚集了信心、专心、恒心的匠心品质,展现了执着钻研的创造性实践,彰显了人才培育的领军风范与精湛绝妙的匠艺传承,是推动企业向前的动力源泉。(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轶捷)

来源:劳动报
编辑:尹文卓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