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里,读懂“铁人”-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纪念馆里,读懂“铁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2019-09-27 07:39:01

王进喜在给孩子们讲会战传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纪念馆。

纪念馆成为诸多单位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的基地。

  定格在那纵身一跃

  很多人对“铁人”王进喜的印象都是从他纵身一跃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开始的。这是凝聚历史精神的一瞬,更是感动中国的一刻。

  在铁人纪念馆,很多人走到这幅他们熟悉的画面前,都会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

  实际上,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共有五张。

  第一张是井口发生事故。这是“铁人”带领的队伍打的第二口井,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可是当打到700多米深的时候,从地下返上来的回浆越来越多,还带有大片的油花和气泡。这就是严重井喷的预兆。

  突然,“轰”的一声,钻机上30多公斤重的方瓦被冲起十几米高,井喷的迹象出现了。如果这个情况不及时制止,那被大地压抑了千万年的天然气、原油就会夹杂着大量沙石像火山一样喷射出来,大大小小的井眼就会越冲越大,整个几十米高的井架和钻机都将被大火吞没。

  第二张照片是王进喜和工人师傅们一起搬水泥。很多人不了解,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风险。一个是当时王进喜的腿上因公受的伤还没好,另一个就是他们选择的水泥。

  按照常规,在井喷即将发生的时候,应该加重石晶粉把井喷压下去,但当时现场并没有重石晶粉,要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才能弄到,时间根本来不及。情况紧急,有人提出泥浆里掺土,加大泥浆的比重。忙活了一阵之后,大家发现泥浆里掺土都沉淀,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加水泥!”

  关键时刻,王进喜作出了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他之所以敢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他知道当地的水碱性大,只要抢得快,水泥短时间内凝固不了。虽然用这个办法可能会使钻探设备受损害,自己也可能受处分,但是可以压住井喷。

  于是,就有了第三张照片——铁人和队员们一起来回奔跑,一袋又一袋的水泥被倒入泥浆池。七八十袋水泥倒入之后,黄土、沙子也被填入泥浆池中,池子满了。但是,如果不搅拌均匀的话,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无法阻止井喷发生。所以,就有了模模糊糊的第四张照片——“铁人”纵深一跃。

  在这张照片中,人们能够看得清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帽子、棉袄,看不清的是他跳下之前扔掉了拐杖。

  人人皆知的那个场面是定格历史的第五张照片,铁人用身体在泥浆池里搅拌。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很感动,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泥浆池里的人到底是什么感受。

  泥浆齐腰,每迈一步都很吃力。大家看到的只是一瞬间,实际上,铁人和队员们在里面搅拌了3个多小时,皮肤都被泥浆里的火碱烧红了,手腕、足踝部被烧起一个又一个大水泡。井喷被压住了,钻井开始恢复正常,大家扶着王进喜爬出了泥浆池,可是他腿疼得动不了,一下子扑倒在地上。

  但他们没有休息。为了保证钻杆不被水泥凝固住,在井喷被制服后,铁人又和队友们立即把井里含有水泥的泥浆全部更换掉了。

  就是这样一幕感天动地的历史瞬间,曾经也被一些人质疑。所以,铁人纪念馆布展时在这一组五张照片下方作了说明,解释当时“为什么会发生井喷”“王进喜为什么要跳进泥浆池”。

  “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生产条件下去苛求几十年前的生产方式,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一定要在当年的条件下来体味‘铁人精神’到底强大在哪里、感人在哪里。”林海瑛说,正是为了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纪念馆布展时特意增加了一个名单“当年与‘铁人’一起跳入泥浆池的人员”——戴祝文、丁国堂、许万明、杨天元、张志训。

  他们的名字虽然不像“铁人”那样赫赫有名,但他们和“铁人”的功绩一并镌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铁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铁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吗?

  在很多人心目中,“铁人”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钢铁般的意志、钢铁般的身躯、钢铁般的成绩。实际上,“铁人”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也有暗自垂泪。当然,也会出错,也有不足。

  那是在1963年,作为石油战线的一面红旗,由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把一口井打斜了,斜度为0.6度。这样一口井,该如何处理?按照常理,这口井应该填死,可是,标杆队填井……

  王进喜对此是有过思想斗争的。如果找个借口,也可以不填。要填,就等于在1205队的红旗上写下了丢脸的一笔。最后,王进喜还是下决心填掉这口井。

  他分析说,井打斜了,从根本上讲是队员思想上出了问题,光想着抢速度,忽视了质量。如果这种思想苗头不纠正,这回倾斜0.6度,下回可能倾斜更大。

  面对要填井的决定,队员们都非常不舍,那是大家用一身泥、一身汗换来的。但是,王进喜思量之后还是沉重地说:“填井,在我们队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么一笔,但这回,得写上,目的在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教训。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铁人”不知道的是,直到今天,这口报废井还在,已经成了1205队队史教育的活教材。

  “铁人”不知道的是,在他去世后将近半个世纪,也是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的日子里,由他带领并担任首任队长的1205钻井队,于2019年8月9日上午9时25分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累计钻井进尺突破300万米,相当于钻透339座珠峰!

  “我们钻井队历史上第一个100万米用了29年,第二个100万米用了22年,这次第三个100万米仅用了15年。这说明,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不仅在赶超同行业先进,也在赶超我们自己。”1205钻井队第21任队长张晶兴奋地说。

  这样的成就,和1205队一直秉持着“铁人精神”密不可分。

  不仅在1205队,在大庆油田,“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首批大庆油田工匠……一代又一代大庆油田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攀登,为民族助力,为祖国加油!未来的路,他们将走得更加雄赳赳、气昂昂!

  (本版制图:赵春青 本版照片均由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提供并授权使用)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孙仕奇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