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改革创新的脚步声……-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会场观察

听,改革创新的脚步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尹雪梅 李丹青 周有强 刘友婷
2018-10-23 07:46:47

  今天上午,出席中国工会十七大的代表们聆听大会报告。贵州省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熊光奎代表边听边记,不时用笔圈出一些重要的数字。

  作为连任代表,熊光奎不仅见证了过去5年中国工会在改革创新中的阔步前行,也和亿万职工一同享受着越来越厚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在行动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在开幕式现场听到报告中的这句话,姜海涛代表随手标记并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在工会改革先行先试的上海担任市总工会副主席的姜海涛代表,对于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深有感触。

  同样感触很深的还有河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代表,“工会工作对象发生了新变化,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造成工会工作的复杂性、职工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必须通过改革适应新变化。”

  在他们看来,最近这几年,工会系统的改革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2015年11月,第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全总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群团改革序幕。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由此,一场改革创新大潮在全国工会系统掀起。

  改革总要先行先试、勇于革新。上海、重庆市工会在群团改革试点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级工会结合实际主动对接、及时跟进,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改革局面。

  说起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对姜海涛代表来说,上海“顾村经验”不能不提。

  这源自顾村镇总工会坚持依靠职工依法建会,探索出一套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组合拳”的独特实践。其经验曾两次被写入全总十六届执委会议工作报告,带动各地出现更多“顾村经验”。

  “相较体制内,非公企业工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姜海涛代表话锋一转,“必须要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在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方面,全总连续开展了基层工会建设年、落实年活动和“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启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职工入会集中行动;在经费向基层倾斜方面,全总将精简的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把更多资源和手段向地方和基层倾斜。

  改革面,在扩展

  在熊光奎代表的记忆里,5年前的工会十六大突出强调了职工维权,这一次,推进工会普惠服务,扩大职工受益面被越来越多代表谈到。

  “普惠”体现在各个方面:职工子女教育补助、职工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竞赛、工会会员服务卡提供“衣、食、住、行、游、娱、医”等方面的实惠……过去5年,以“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全国工会深入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职工新通道。

  改革的举措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改革创新成果由点到面,逐渐成为遍布全国的“通行标准”。其目的只有一个:以职工为本,让职工得实惠。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代表反复强调一点,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

  在采访广东国光电器股份公司工会主席肖叶萍代表时,她拿出手机,翻开一名职工发来的视频给记者看。视频中,一个小男孩穿着崭新的校服,昂首挺胸,“感谢国光工会让我有了入读公立学校的机会,我要好好读书,今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原来,国光公司5600多名职工中,70%以上是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成了他们的一大困扰。为此,公司工会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申请解决了这一难题。

  “技能培训事关职工的工作和前途,工会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人民大会堂回到驻地的福建信和新材料股份公司工会主席李小平代表中午不打算休息了。她想把上午报告中有关职工技能培训的内容再仔细梳理下。

  “我们企业工会每年都会将技术工人送去高校脱产培训半年至1年,费用全由公司承担。光这一项支出就超过50万元。”李小平代表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