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天津港-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2周年,看看42年前,天津港广大职工是如何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天津港

王剑
2018-07-31 15:44:30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天津、北京两大城市。地震的震中在唐山市,震中烈度为11度,面积约27.5平方公里;10度区从古冶到丰南县城,面积约367平方公里;7度区达33300平方公里。这场地震波及面积之大,破坏之严重,为我国历史罕见。

  天津市也受到这次地震的强烈影响,各类建筑倒塌和严重破坏达36%。铁路、公路破坏严重,天津港的码头、仓库及其他设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次地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都受到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切受灾人民,在交通部、天津市的领导下,天津港广大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团结一致,协同奋战,展开了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使港口生产迅速恢复正常。

  一、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港

  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岐口、静海一带。塘沽的震害烈度达8—9度。新港周围的于家堡、天津碱厂、北炮台和新港船厂有9度烈度的异常明显。新港地区的震害分布呈明显带状,一条位于北塘地区,另一条穿过天津碱厂,最严重地带的走向大致与海河流向及海岸线平行。天津港处于两条震害带的交织区域,港区内各种建筑物破坏严重。天津新港的26个深水泊位(其中25、26号泊位正在建设之中)和塘沽港区的20个浅水码头以及25座大型仓库受到不同的破坏。码头基桩损坏严重,其中承担叉桩,特别是向岸斜桩破坏数量最多,重者断开,倾倒,轻者也是桩和桩冒开裂,裂缝达十毫米以上,甚至完全劈开,码头挡土墙普遍下沉。仓库倒塌和震损严重的54750平方米,占天津港务局所属仓库面积的64.8%。

  天津港第三港池集装箱码头是我国大陆兴建的第一座专用集装箱码头,主要包括港池顺岸第21号集装箱泊位和与之配套的库场、机械设备、道路及其它辅助建筑。这个集装箱码头工程已经完成基槽挖泥,于1975年6月正式打桩,准备于年底完成码头主体工程。后方配套设施也于1976年上半年陆续开工。不料唐山大地震使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受到了影响。

  地震使港内铁路、公路、供电线路、供电设施、厂房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新港二线铁路及其刚投入运行的新建线路普遍下沉,部分铁路扭曲,隧道下沉,灯桥位移。铁路的损坏,使沟通港内外的专线暂时停止运行。京山线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金溪河大桥震损,使港口与东北腹地的铁路联系也被迫中断。公路也遭受破坏,港内部分公路路基隆起、塌陷,与港口连接的津塘、津汉公路部分地段开裂、隆起、塌陷,汉沽、宁河一带的公路、桥梁损坏严重,一度中断了港口的公路运输。

  位于天津碱厂以北,由塘沽通往新港的35千伏供电干线,因天津碱厂废料堆坍塌而被冲断。新港第二突堤变电所因地基沉降,骨架倾斜而中断供电。由于供水管道普遍震损,而使新港地区的生产、生活及外轮供水被迫中断。港内14座燃料油库也普遍下沉,供油站的变电室、泵房、润滑油库等墙体开裂倾斜,损坏严重。

  港区内厂房和办公用房也遭受不程度的破坏,各种生产辅助设施、办公和生活震损率达49%。新港船闸是船舶进入天津、塘沽港区的“咽喉要道”,地震使船闸整体沉降40--50厘米,闸首、闸底板出现裂缝,也被迫停止通航。

  二、立即组织起来开展抢险救灾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毛主席致电慰问灾区,国务院、交通部和天津市委对天津港口灾情也十分关怀。7月28日晨时,天津市委电示天津港,各级领导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到一线去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团员、民兵、干警骨干作用,抢修水、电,恢复交通,保证首都和天津市城乡生产和生活需要;要广泛深入做好宣传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积极投入抗灾斗争;有关单位要安排好人民生活,做好供应。交通部也电示天津港,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做好抗震和震后工作;对仓库的货物,要注意保管好,倒塌的库房,尽快进行修复;码头不能生产,就不要勉强生产;把民兵组织起来,保护国家财产;并要注意海啸的发生。当日下午,交通部副部长陶奇率交通部水运局、港监局、基建局、办公厅、科技局及公安局等部门人员,赶赴天津港指导港口抗震救灾并对天津港职工进行慰问。

  地震发生不久,交通部部长叶飞也赶到天津港。冒着持续的余震,叶飞部长在天津港务局领导的陪同下,利用退潮时机,乘坐小船进入到码头下面仔细观察码头受损情况,实地查看天津港的受灾情况,在灾区现场办公,根据灾情及时在码头现场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交通部与天津市建港指挥部共同商定“一港两厂”(天津港、新港船厂、新河船厂)的抢修方案,组织联合指挥部以及近30个单位2万多人的设计、科研、排险、抢修施工队伍,统一领导实施抢修。

  余震频频,天津港的干部职工投入到清理货场、排除险情工作中,从严重倒塌破坏的8号、10号、11号仓库抢出物资38795件共2000吨,从震损的的车库内抢出机车449部;从车间内抢出机床29台,并将出轨的22台门座起重机和3部联合卸车机全部复位。

  天津港领导和技术人员趁退潮,乘木舟潜入码头下面,检查码头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初步确定8个深水泊位可进行装卸生产。

  天津港第一水厂的职工分三个小分队奋战四天,抢修水井、管道、道路。7月31日港区开始供水。第一航务工程局等单位将供水管道接到新港二号路,方便群众临时用水,8月1日起开始向外轮供水,同日还恢复了向外轮供油。轮驳公司航修厂在余震未停的情况下,抢修驳船、拖船,至8月17日,有6艘驳船、拖船下水。

  港口医院设立抢险救护站,首先将住院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组成抢险救灾小分队,对42名地震中受伤的人员进行救治。随后冒雨赶赴宁车沽灾区,走遍四个村庄,抢救伤员96名。此外还准备了病床100张,同时组织担架队、抢救队及时救治地震中受伤的职工。

  7月29日,驻港公路一处赴宁河大桥进行现场勘测,制定修复方案,第一航务工程局一处职工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只用了短短4天多的时间就在震毁的老桥上架设了一座长168米的钢桁架桥,于8月4日恢复通车。公路二处协同解放军工程兵承担了京唐、津塘两条公路的抢修任务,使通往唐山震中灾区的各条要道迅速恢复交通,保证了救灾物资运输和港口运输。

  8月12日,正在参加新港三期建港任务的筑港工人,还抽调1000人开赴灾区较重的汉沽和塘沽的东沽、西沽、于家堡等地,帮助天津港职工和当地居民搭盖临时房屋1300多间,以稳定职工生活,为恢复生产排忧解难。

  三、保民生迅速恢复港口生产

  唐山大地震的破坏,使京、津、唐地区交通状况十分紧张。8月初,广西、广东食盐告急,同时灾区运粮紧迫,天津港为此迅即投入抢运食盐和粮食的任务。8月3日,“红旗166轮”停泊在新港三码头,职工只用16小时就装完了7200吨食盐,运往南方,比计划提前5个小时;从南方运来支援灾区的600多吨大米,天津港职工仅用3个半小时就从船上卸了下来,并换装到汽车上及时运往灾区。

  由于地震使港口装卸能力受到影响,锚地停船一度增加到55艘。交通部在调拨给其他港口一部分船舶的同时,号召天津港职工支持抗震救灾,突击抢运。8月8日,“红旗106轮”驶入天津港,工人们日夜奋战,仅用36小时抢装食盐12200吨,使“红旗106轮”提前离港驶往日本。此后,在接卸“淮安”、“长安”国外进口水泥作业时,由于职工热情高,并采取车船直取作业和调度人员现场指挥,使装卸效率大大提高,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每舱每小时卸水泥34.5吨的舱时纪录,较定额提高72.5%。至8月22日,天津港恢复了三班作业,到8月底,共完成43艘次船舶的装卸任务,吞吐量达22.47万吨,装卸火车1200辆。天津港职工还清理和抢运大批被挤压的物资,在恢复生产中充分显示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气概。

  天津港的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还得到了青岛、秦皇岛、大连、上海、营口等港口以及上海海运局的大力支持。在新港地区一度断水时,上海海运局及时派遣“大庆413”“大庆407”轮,从上海运来15000吨淡水支援天津港,以解决港内远洋船舶和港口职工用水急需。

  在恢复生产中,尽快搞清地震对码头、仓库、供水、供电、铁路、公路以及各种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并拟定修复方案,是天津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月上旬,在交通部基建局领导下,由交通部第一、二、三、四航务工程设计院,第一航务工程局一处,天津市建港指挥部、天津大学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组成现场调查组,先后对天津新港19座高桩承台码头和海河18座浅水码头以及新港船闸进行了技术鉴定,提出了修复加固方案。这次调查初步掌握了码头震害部位和损伤程度,为后期的修复加固提供了依据。

  按照交通部和天津市建港指挥部商定的抢修方案,抢修工作按照先生产后生活、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施工,并分为两个战役完成。第一个战役,从8月中旬至9月底,第一航务工程局一处、四处抢修完成13个深水泊位和12座仓库,以及新港船闸恢复通航;天津港完成140个中小型油罐、管道、道路等项目;铁道部施工单位抢修完成港区二线铁路及码头区铁路拨轨接通,港内铁路全部恢复通车;天津市电业局帮助抢修9公里港区输电高压线路。第二战役,从10月底至年底,天津港抢修完成6个深水泊位、5座仓库、41个中小型项目、油区管道以及部分辅助设施,并开工新建5座仓库。

  8月14日,各施工队伍开始码头修复加固工作。在抢修码头主体施工时,码头面板下水面以上部分,施工人员是在尚有余震的情况下进行的,施工环境、作业条件极其困难,并冒着生命危险。酷热的8月,码头下面密不透风,潮湿闷热,体力消耗较大。工人们为了赶工,不等潮位,天天站在水里施工,不少工人的身上、手上被海蛎壳划破,苦涩的汗水、海水浸在伤口上疼痛难忍,但无人退缩。至9月底共修复加固13个泊位,并交付使用。至8月28日, 港内铁路全部达到通车要求,并恢复通车。

  在震损抢修中,全体施工队伍以及天津港广大职工做出了巨大努力。当时尚处在“文革”后期,驻港的解放军指战员也为天津港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贡献。第一战役结束时,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震前月度水平,使地震对港口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港广大职工同心协力,努力工作,终于取得了抗震救灾、恢复生产斗争的胜利。

  1976年9月3日,天津港在六米码头现场(今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召开了“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大会”。交通部、天津市建港指挥部、天津市口岸办公室、塘沽区的领导以及来自全港抗震救灾第一线的388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传达了中央及天津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模范人物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总结了天津港开展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6名同志分别在会上汇报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先进事迹。大会授予11个单位的105个集体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授予266名职工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同时有1个集体和7名职工被授予天津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来源:中工网——《工会信息》
编辑: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