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许启金:用创新点亮线路工的人生路
//www.workercn.cn2014-04-29来源: 中安在线
分享到:更多

  他只有高中文凭,却能给安徽省电力职工大学的学员授课;他是一个普通工人,却拥有5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他从电力线路检修干起,如今,已经成了企业的一个品牌;他,叫许启金,是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启金工作室”的带头人。他用一串扎实的脚印说明,学习与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正是这样的他,感染带动了一批批青年员工,坚定了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决心和立足岗位、立志成才的信心。许启金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和特等劳动模范、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等荣誉。

  从爱岗敬业到爱岗精业

  工作不忙的时候,许启金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在电脑上查资料,还有就是跟徒弟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在他们的“启金工作室”搞发明创造。许启金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有问题,无论多早多晚,随时都能向他请教,找他帮忙。”徒弟接忠民说,“一旦遇到许师傅暂时解决不了的难题,他那爱琢磨的劲头就来了,非把问题解决不可。”

  1982年,高中毕业的许启金通过招工进入了宿州供电公司,成为了一名带电检修班的线路工,从那时算起,今年51岁的许启金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维护工作已有30多年。3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宿州电网1381.8公里输电线路。这些年,许启金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持勤奋学习知识,刻苦钻研专业。他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与书本、电脑为伴,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学电脑、钻技术。

  “在1994年我当带电班班长时,有过学习进修的机会,不过因为是冬天,巡线任务重,上课时间无法保证,我就选择了自学。那时候一个工区才一台电脑,586的,我一点不懂电脑,怕瞎碰会把工区那台电脑弄坏,就自己花钱买了台电脑先学着,学会了再去用单位电脑,这样放心。”许启金笑着说起20年前学电脑的事。为了练就巡线中“望、闻、问、切”的本领,许启金还自费买了5000多元的专业书,有些书都被他翻毛边了。“工作中遇到不懂的,我就回去翻书,看书看到不懂的,我就去工作中检验,慢慢琢磨就懂了。”那时,一头扎到书堆里的许启金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有自己的家人,也有不少同事工友,“很多人说,你不就是个线路工人吗,手头的事情会干就行了,干嘛花这么多钱自己折腾。但我就是这么个性格,遇到不懂的一定要搞懂,而且我也坚持认为,专业不精就没法干好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许启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连新进的大学生都要向他请教。2000年考技师,2003年考高级技师,2005年被安徽省电力公司聘为首批首席技师,2006年主笔编写了15万字的《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典型题库》,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被省电力职工大学聘为兼职教师。

  发明创新靠一股“琢磨”劲

  随着新线路不断更换,新杆塔越来越高,老许和工友们发现依靠现有工器具,不仅操作繁重,而且人身安全也存在危险。许启金萌发了改进作业工具,减轻作业强度的念头。日积月累的知识积淀,为许启金的技术创新之路打下了扎实基础。

  2003年,宿州建高速公路时造成一处220千伏线路对地安全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如果另立两座杆塔升高导线一是耗巨资,二是时间不等人。许启金说杆塔不变,改变其中一杆塔横担的结构形式,即把原来的平挂导线改为上挑导线,这种方案投资小、施工简单,又省时间。上级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后完全符合规程要。在紧线施工,如果力度掌握不好会出现过牵引现象,2007年某兄弟公司出过事故。当年,许启金研制出“角钢吊点卡具”成功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该项成果获“全国舜杰杯QC成果发布一等奖”。2010年,许启金发现,在30多米高空作业,使用的线路高空作业防坠落保护措施有重大缺陷,许启金翻阅大量的专业资料,经过多次反复思索、实验,利用《力学》的等臂杠杆原理,研究出“软梯作业防高坠”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攻破了当时业内亟待解决的专业难题。

  此外,他发明的带电更换110至220千伏直线绝缘子串工器具、角钢吊点卡具的研制与应用推广,大大提升了电力生产工作效率,降低了电力能源的损失,减少了对广大电力用户带来的不便。他用Visio、AutoCAD等软件把宿州电网所有的杆塔电子化,实现检修现场图像化,更有利于维修维护……许启金的发明,无一不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实用性极强。工作30多年来,许启金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多项。

  去过许启金家的人都知道,他家的阳台就是一个小小的加工车间,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器具,许启金搞发明创造的热情和构想很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现在单位给我在‘启金工作室’里配上了操作间,非常方便,我和徒弟们基本都在这里搞研究、做实验。”许启金说,自己最欣慰的是,在“启金工作室”的团队中,大家伙都形成了遇事爱琢磨、埋头搞研究的氛围,“以前,工作中遇到难题,就会有畏难情绪,跟领导推托说干不了,但现在,大家都会自己想办法克服解决,如果是工具不合适,那就想办法让工具更顺手、更安全,如果是自己不懂不会的,就学。只要愿意琢磨,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许启金说。今年,许启金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宿州电网的杆塔图像3D化,为了这,他又开始学上了3DsMAX等3D图像制作软件。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2011年初,宿州供电公司成立“启金工作室”,这是该公司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一批80后爱好技术发明的工人都聚集在启金工作室,出现了广大员工积极钻研专业的浓厚氛围。启金工作室成立以来,向公司输送了不少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如今,“启金工作室”已经成为宿州公司上下令人信服的先模品牌,许多员工主动申请加入他的团队,虚心学习、汲取力量、获得提升,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目前,“启金工作室”共有12名成员,一半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是各工区、班组的骨干力量,并且在技术创新上也有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张明领衔的技术成果《接地线转向器》获国家专利,廖志斌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截至目前,“启金工作室”创新小组成员先后推出创新项目12项,5项获国家专利技术成果全部运用于电力生产。

  在许师傅的传带下,廖志斌已成长为带电班的班长。见到他时,廖志斌正在一条220千伏线路改造的施工现场忙活。“我师傅不容易,他这个年纪的人,记东西可能得费点劲了。但他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热情一点也没落下,经常加班,工作室常备蛋黄派、方便面、饼干、牛奶什么的,我们都劝他。虽说师傅是启金工作室的带头人,是他打下了这个基础,但我们每个成员都会勤奋努力,为这个工作室添砖加瓦,徒弟们不会让师傅太辛苦!”廖志斌短短的几句话让许启金很感动。以前与许启金同在带电班的张亮,现在是车队的一员,他对老同事许启金的评价非常平实中肯,“在我看来,老许并没有那么神,他就是个普通工人,朴朴实实、平平常常。我佩服的是老许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持之以恒。不管谁说、说什么,都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事。你们称赞他像鲜花也好,绿叶也好,我觉得,老许就是‘仙人球’,很有耐力,坚持不懈,经久不衰。”

  许启金自学成才的事迹不仅感染带动了公司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启金工作室”在其他工区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他的团队成为了企业人才的“孵化器”。近年来,公司电力修试、变电运维、配电运维工区一线涌现出姚新年、张宽杰、汪劲松等多位富有创新精神、追求梦想的金牌工人,获得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并有11项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活力。“徒弟干得快,全靠师傅带;徒弟干的好,是师傅本领高”,这句顺口溜也许是许启金最乐意听的。还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的许启金,当前的愿望就是要多带徒弟、带好徒弟,把自己积累的实践经验手把手地传下去。(记者王少峰、宋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