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素质工程-正文
聚焦职工培训中的难点痛点:小企业渴盼培训扶持,大企业能否打破“围墙”
//www.workercn.cn2017-12-01 07:33:5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聚焦职工培训中的难点痛点④】

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是人才短缺。它们渴望大企业、政府及相关单位能够伸手“拉一把”,使优质资源的阳光雨露也能够惠及它们——

小企业渴盼培训扶持,大企业能否打破“围墙”

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0%,然而,其存活期却不容乐观。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分析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是其短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金紧缺,培育投入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重点关键岗位人才培养难留住难,这些如魔咒般困扰着小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在企业整体人才培育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形成自己的人才队伍。为此,它们渴望大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相关院校能够打破“围墙”,在人才培训方面对它们进行扶持,帮助其走出人才短缺的发展瓶颈。

  一场由政府牵头的产业升级改造

  “今年的培训工作,到12月就完成了,我们派出了从柳工专业技术、技能岗位上抽出的70-80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到小企业以课堂形式,手把手开展培训。”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廖瑜对《工人日报》记者讲道。

  为了让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跟上柳工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年该公司每年组织十多批专家到这些小企业进行安全、制造、技能等方面培训。相比往年零散的培训状况,今年的培训更加系统。这得益于柳州市政府牵头的产业升级改造。

  柳州这座有着“西南工业重镇”之称的城市,既有代表大国工业水平的工程机械,也有风靡国内外市场的汽车制造,当下,这里正在进行着大企业牵手小企业助力提升职工素质的行动,努力谋求共同发展壮大的路径。

  今年9月,柳州市政府印发《推进汽车机械零部件再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整车(机)产品转型升级为契机,以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增强对外配套和出口为目标,启动新一轮的零部件提升工作,重点改造提升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工3个零部件配套体系。

  柳工采购部门随即组织专家团队走访了十多家供应商,从工艺、质量、安全、生产组织、采购管理、信息技术、HR等7个方面提升,做了4年的提升计划。廖瑜对记者表示,这样的培训提升对小企业来说,是提升其产品质量更好匹配柳工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

  “对大企业来说,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经历实习、学徒再到能上岗,周期一般得一年左右,而这些小企业的工人,很多是农民工,经常是老师傅稍加示范就立马上岗,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有差距。”廖瑜说。

  同样,挑起柳州汽车支柱产业大梁的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其发展也需要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同步发展、同步提升。通用五菱采购中心党委副书记李俊锋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他们就派专业团队到供应商企业驻点进行生产指导,8次组织供应商高管赴上海、广州参观学习,“从生产流程到工具、体系,全力推动其技术进步、共同发展”。

  大企业“拉一把”,小企业更留得住人

  李俊锋分析小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心无力的三大原因:小企业投入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人多岗,分身乏术,有心无力;小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低,市场竞争力弱,导致人才流失并容易导致企业重复发生同类质量问题;小企业员工学历普遍偏低,体系流程不完善,或者干脆就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足。

  已在通用五菱工作25年的杨燕文是供应商发展科经理,因在培养提升供应商能力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获2016年企业功勋奖。她与所在的10人团队,2016年完成了对500家供应商的分类分级培训,并制定出一套理论标准。她深感从研发、制造到物流、成本,通过加强每一个岗位人员的培训,一条龙对企业运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能帮助小企业打造出先进的企业文化,让人看到发展前景,从而让小企业也能留得住人,“每个小企业发展的助力,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提升。”

  柳州市工大机械有限公司是柳工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成立于2009年,拥有员工200多人,产值8000多万元。43岁的梁远锋在这家公司已工作7年,从最初的铣工到目前的车间主任,一路走来,他认为能接受培训再学习,无异于一项企业福利。

  “公司安排我去学习了班组管理、精益生产,这对我帮助很大。”他告诉记者,尤其是今年随着柳工生产量上涨,公司原有的工位管理欠缺,哪怕加班加点也完不成柳工的订单需求,“现在柳工派专家到生产一线来指导我们,生产效率很快提升了20~30%。”

  工大机械的总经理赖明更是对柳工的培训扶持举双手欢迎,“今年来了一个专家组,三次进公司现场培训员工,短短半年时间,单产就提高了20~30%,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赖明坦言,很感激柳工对公司在人才培育上无偿地“拉一把”。作为公司的高管,他当然深知员工培养的重要性,但公司一直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计划,除了员工的流动性大,“今天教会明天离开”的现象时有发生外,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公司业务涉及的数控、机械手等工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培训,这对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