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压裂试气队巴蜀施工(图)
//www.workercn.cn2016-12-19 17:17:26来源: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奉献精神铸就石油魂

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压裂试气队巴蜀施工侧记

  2016年8月的一天,伴随着一阵阵的汽车轰鸣声,一群穿着印有“中国石油”字样红色衣服的人出现在通往和新村陡峭的碎石山路上,打破了小山村原有的宁静。

  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准备,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压裂试气队伍一路舟车劳顿,途经天津、河北、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等6省,辗转2100多公里,终于到达目的地——由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承担压裂试气施工的四川页岩气长宁区块H8平台,还未来得及休整,全体将士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压裂试气作业中。

  施工队伍来到的和新村是个用百度也搜索不出简介的小山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西北约10公里的地方,地处大山深处。据史料记载,400多年前一支势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僰族生活在这个小镇,也称巴蜀僰人之地,而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块苦寒之地。全村共有50余户人家,村里青壮年大都已外出务工,仅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务农,加之交通不便,家庭普遍都很贫困。

  11月17日,记者有幸来到H8平台施工现场,亲身感受了这支压裂试气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渤海钻探公司职工奉献的精神。他们刷新了一项又一项指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甲方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记者,知道了他们是怎样的一群石油人。

  自然条件恶劣公司压裂试气队伍来的时候正值夏季,天气闷热潮湿,加之阴雨绵绵,很多人身上都起了湿疹,瘙痒难耐,本着既然不能让环境适应自己,那只能让自己融入环境的想法,他们托人从10公里外的九丝城镇买来药膏进行涂抹,而有的人更是什么也不抹,硬挺了过来。而且山里的蚊虫肆无忌惮的叮咬令人防不胜防,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吵得人睡不着觉,也不能睡觉,他们困得没有办法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满身红红的大包。

  上山道路险峻作为海拔900多米的和新村,虽然在“村村通公路”的政策惠及下修了盘山水泥公路,但还有5公里是碎石土路,且是到达井场必经之路。上山道路蜿蜒曲折,急转弯处根本看不见对向来车。道路狭窄,错车困难,如遇下雨,道路塌方时有发生,车辆无法通行。而很不幸的是,他们就碰上了:8月初,在搬迁作业时,遇上了连续多日强降雨天气,上山道路多处塌方,重型车辆无法通行。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项目组负责人王玉忠亲自带队一天绕行山路200多公里探路,最终探明通过绕行云南部分路段再返回四川宜宾境内有一条线路可以到达施工井场。

  车辆上山途中,危险与困难重重,尤其最后5公里碎石土路,路边无防护设施,路面狭窄仅有一车宽度且泥泞湿滑,稍不注意就会坠落路边几十米深的悬崖,很多司机都不敢驾驶,只能由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往返来回驾驶。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长达10多米的拉酸罐车上山,很难相信那些重型特种车辆能够开到山上。但就是这样的险途被一群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人征服了。

  施工现场复杂H8平台是长宁区块平均井深最深、水平井段最长、设计压裂规模最大的平台,井场位于半坡上,现场异常狭小,长宽仅为103×77米,设备只能东西向摆放,并且右侧地势高,左侧地势低。而就在这么大的井场上,却摆放了100余台套设备,连接的管线纵横交错,仅用弯头就达300余个。前期开工准备时,车辆设备摆放和连接管汇流程就花了10多天时间,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