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屡获大奖的“普通”工人-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职工园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田明:屡获大奖的“普通”工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刘继宝
2018-10-15 07:17:25

【喜迎工会十七大·劳动者之歌】

田明:屡获大奖的“普通”工人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得到党和国家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只有继续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才能回报长期以来培养和关心我的各级组织。”提起9月30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中心职工田明,激动的心情依然溢于言表。

  今年53岁的田明,参加工作33年来,围绕生产搞创新,从一名普通的试油工成长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创新成果“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运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立足岗位,从“不方便处”开始创新

  田明的创新之路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刚参加工作的他在给测试器加油时,发现用专用扳手拆装接头很不方便。田明琢磨着在接头上焊了两个小手柄,结果只要稍稍一转,就可以轻松安装了。

  这个小创意,让工友赞不绝口,也激发了田明的创新热情:“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应该创新的地方”。

  保养封隔器时,需要将里面4组弹簧重新拆装,每组弹簧的弹力高达上千牛顿每米,需要三四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田明利用杠杆原理研制封隔器保养推拉工具,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后来,更有含金量的创新也被田明盯上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向“低、深、隐、难”类油藏进军,常规测试工艺在射孔、测试和抽汲、取高压物性样品等诸多环节中存在瓶颈,田明把创新目标对准每项工艺技术的应用提升。

  射孔是打开油藏进行测试的第一个环节。但是,射孔瞬间的冲击压力波经常会造成测试仪器过载损坏,致使测试工作一无所获。

  怎样才能避免压力波的冲击呢?

  刚开始,田明和其他技术人员采取降低或阻挡冲击压力这一思路,但实施效果不理想,油藏中的砂、石等杂质经常会堵塞孔道,使采集的压力失真,影响对油藏的正确认识。

  “能不能给测试仪器设置一个‘自动门’?当冲击压力波过来的时候,门就自动关上;当冲击压力波过去的时候,门再自动打开。”田明利用射孔瞬间产生的冲击压力做动力,控制自动门瞬间关闭,从而将冲击波完全屏蔽。待冲击压力消失以后,门又自动打开,保证了压力采集。这种射孔瞬间高压屏蔽技术,使射孔时压力计的过载损坏率由16.6%降为零!

  紧接着,在抽汲工艺上,设计气控密封防喷盒,能瞬间密封井口,让抽汲作业更加绿色环保;在高压物性取样工艺上,国内首创新型摩擦式取样器,让油田高压物性取样成功率提高到92.2%,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不断探索,完成革新90多项

  田明是从油田技校毕业的,初始学历并不高。刚工作不久,队上安排田明和一位新来的技术员上井执行任务。由于操作不熟练,几天过去了,没有录到任何地质资料。

  “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提升技能,做有知识的创新型石油工人!”田明说。

  在地层测试中,需要对油藏进行开关井测试。行业内的专业教材,对开关井的悬重——俗称“自由点”的计算有一个理论公式。但田明觉得公式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理想状况,没有考虑井筒与油藏等多种变化因素,于是跟这个权威理论较上劲。

  为了摸清“自由点”的变化规律,只要有测试任务,田明就跟着测试班上井,一跟就是3年。他记录了近千组开关井操作时管柱悬重的变化数据,摸索出适用性更广、更准确的“自由点”变化规律计算公式。这套计算方法后来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被称为“田氏公式”。

  2012年,江苏油田引进美国的连续油管设备。连续油管设备配备了两套进口刀具,下井后刀片容易损坏,无法切断油管。田明从提升切刀的稳定性入手,给这套先进的进口设备配套“减震”系统,使连续油管割刀在复杂的井身构造中,真正成为一把“如意刀”。

  近年来,油田经营形势严峻,田明相继攻克“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连续油管内穿电缆技术”“连续油管拖动压裂”等技术难关,为油田低成本开发作出了贡献。

  2018年7月,江苏油田2017年度专业组创新成果揭晓,田明的“小管柱磨铣技术研究”获得了一等奖,这个创新成果解决了管柱通径小、钻压难控制等小管柱测井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33年来,田明及其团队完成创新革新成果90多项。创新研制的压力计过载保护器,获中石化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获江苏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奖和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唯一的一等奖。

  开拓市场,为企业创利争效

  2010年7月,“田明劳模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将自己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应用到对外服务,在立足岗位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广运用创新成果开拓市场,为企业创利争效。

  中石油冀东油田某井由于管柱卡钻,被卡管柱3500多米,井斜近70度,如果不能及时切割解卡,该井面临报废危险。田明得知后要求试一试。没想到,在排除切割前的诸多难题后,仅用3分钟就轻松解决了问题。田明“刀”到病除,消息迅速传出冀东油田。

  江汉油田某页岩气井面临测试穿电缆作业难题,田明带领团队用了3个多小时,成功将5000多米电缆全部穿进油管,实现连续油管测试、射孔等工艺的一体化作业,打破国外相关工艺的技术垄断,为页岩气井低成本测试开辟出一条新路。

  今年年初,田明收到一封来自北方某油田寄来的感谢信,感谢田明团队“妙手回春”,避免了油井报废。

  那是一口日产天然气40万方、年创效达2亿元的高产井,由于天然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套管受到腐蚀。2016年8月,测井作业显示油层套管腐蚀破漏段长达600多米,甲方采取多种办法仍然没有解决问题,面临油井报废的风险。

  田明团队获悉后,千里驰援施救。在甲方的配合下,通过用独创的连续油管小管径修井技术,对缩径严重的气密封油管进行钻、磨、洗、降磨阻等一步步的精细施工,连续在井场奋战30余天,终于在气密封油管内打通道2951.5米,重新连通了地下气藏。2018年元旦之前,随着井下最后一个盲堵的钻通,“憋”了多日的井内气龙顺着新开辟的通道喷涌而出。

  近年来,田明带领团队先后打开冀东、涪陵、吉林等油气田井下作业市场,行程3万多公里,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江苏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王砚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