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园地-正文
重返荣耀之巅 技术工人的奋斗时代来临
//www.workercn.cn2018-05-02 15:03: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2018年3 月22日,北京。

  各大新闻媒体接收新华社电电讯稿的专线电脑上,突然跳闪出一份关乎亿万中国技术工人的文件——

  新华社北京3 月22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全文如下。

  ……

  第二天,这份全文接近4500字的文件,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报纸的头版。

  依照惯例,此时正是全国两会通过的各种文件和报告的密集发布期。与《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一同出现在报纸头版的,便是新一届政府谋划全局的政府工作报告。

  “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进行发布,足以显示出它的份量!”多位接受《中国工人》杂志采访的工会界人士说,“它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的高度。”

  事实上,《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第一句话—“为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同样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

  参与《意见》起草会稿的相关人士对《中国工人》表示,《意见》作为产改方案的配套文件适时发布,标志着党和政府正在不断推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全新举措。“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技术工人的奋斗时代来了!

  辉煌时光:沉淀历史角落

  在年轻人热捧的“知乎”网络社区里,有这样一则提问——“什么叫八级工?”

  被网友顶赞到最前面的回答,读起来竟然让人有一丝莫名的感伤。

  “爷爷以前是某国营厂八级工,据说,困难年代一个月工资一百多。依稀记得小时候出去踢足球,爷爷骑二八大杠自行车送我去,从出门到球场一路都有人和我爷爷打招呼。当时的六级工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八级工基本上就是扫地僧的存在。突然好想我爷爷。”

  今年62岁的俞晓群是中国著名的出版人,编印的图书从内容到装帧都堪称精美,这显然与他年轻时当过工人的经历相关。

  那段岁月里,八级工是俞晓群最崇拜的人:“老师傅们技术一流,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往往能手到病除。所以,晚辈见到大工匠,都会恭恭敬敬,连厂长、车间主任也会敬他们三分。”

  翻开历史,八级工的出现和八级工资制直接相关。

  1956年,按照生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企业里工人的工资被分为八个等级。不同的是,有些技术比较简单的工种,最高的工资只能到四级或者五级。只有那些需要复杂技术的工种,最高的工资才可以评定为八级。

  由此开始,可以拿到八级工资的工人,就成了备受崇敬的八级工。以当时的采油工人为例,一级工资标准为31.0元至43.2元,八级工资标准则是104.56元至131.76元。

  参照当时每月伙食费不足10元的物价水平,八级工的工资令人羡慕不已。可以佐证的是文化老人季羡林的回忆——“当年吃一次莫斯科餐厅,约为1.5 至2 元,菜汤俱全,有黄油面包,还有一杯啤酒。”

  同样的故事,也出现在《工人日报》退休记者顾威的记忆中。那时,沈阳市多数重工业企业里,一级工的工资33元,八级工的工资108 元,中层正职干部的工资99元。

  顾威记得,邻居“王眼镜”是八级焊工,将自行车改装成摩托,动静很大,每次听到摩托的声音,父亲都说“王眼镜”回来了,口气中带着恭敬。

  在企业工会当干事时,顾威曾被工会主席讲过的一件事深深触动。这位工会主席曾经是六级铸造工,每月工资加上补贴能有八九十元。后来,组织上调他当干部,他不愿意去,因为收入少了一大块,但又不敢不听组织安排,结果哭了一场。

  “后来就不一样了,最大区别就是‘师不如长’。”在接受《中国工人》杂志采访时,顾威直言工人的收入早已不能和中层干部相提并论。“沈阳市一家全国闻名的企业,首席技师月收入一般也就5000多元,中层干部月工资加上年终兑现奖,全年下来可达二三十万元。”

  岁月流逝,八级工慢慢成了传说中的“扫地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社会时,毫不犹豫地把“当工人”列为最后的职业选项。

  2007年,一组来自上海的调查数据令人震惊。面向40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成为最受追捧的就业意向。

  其时,《中国青年报》就此发表评论,直言“99% 的人不愿意当工人,这是现实教育他们得出的结论”,与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偏低直接相关。

  9 年以后,令人忧虑的状况依然存在。

  2016年3 月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一线工人代表李斌在上海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披露了一组新的调查数据——

  针对17个省市、41家企业的2577名职工调查发现,6.07% 的受访者认为产业工人在当下享有较高社会地位,61.62%的受访者认为地位不高, 32.31%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地位,只有1%的人不介意当工人。

  相隔9 年的两次调查,在“当工人”的态度调查中,竟然是丝毫不差的1%. 还有多少人愿意当工人?显然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以八级工为代表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中国工业发展不得不面临技能短板带来的挑战。

1 2 3 4 共4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