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有利因素与潜在隐患-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有利因素与潜在隐患

赖德胜 孟大虎
2018-08-14 09:18:43

【观察思考】

  赖德胜 孟大虎观点

  当前,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些有利因素与潜在隐患。应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充分发挥正加速集聚的人力资本红利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以创新带动创业,升级传统产业,为大量高技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利因素

  第一,制造业尤其是以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抑制制造业人力资本的过快流失。短期来看,这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而言,又会助力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制造业的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不但能为本行业的就业提供更多机遇,而且在国家致力于发展服务业的背景下,又由于制造业对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就业乘数效应而有利于就业岗位的创造。有鉴于此,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努力实现制造业就业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这有利于就业规模的继续扩大和就业质量的继续提高。近些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可以预期,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国家统计局根据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的测算表明,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在1年内新创业的人数比2012年增长了约36%;在全部失业人员中,平均每年约有7%的失业人员在为自己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高涨,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超过450万人,2016年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因此,应该抓住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能力在显著增强这一有利因素,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改变目前生存型创业居多的格局,引导更多的机会型、发展型创业形态的出现,从而继续推动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第三,股票市场的投机热度、房地产过热的局面有所降温,这有利于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大,从而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就业扩展和质量提升。近两年来,实体经济展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综合多方面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后,可以形成一个观点,即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以及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其他非实体经济(尤其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投资收益锐减有关,使得定向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尤其是改变了前些年制造业投资乏力的局面。因此,如果这一有利因素可以进一步持续,则会进一步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就业扩展和质量提升。

  第四,人力资本红利在加速集聚。2015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14.6%,比2010年分别提高0.5年和4.3个百分点,高学历就业人员占比的提升幅度明显加快。2016年,全国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占比为26.4%,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这也表明低技能劳动者群体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上升。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而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如果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路线与人力资本实现了很好的匹配,即普遍体现为一种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通过近20年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扩展,我国新增劳动力的素质普遍提高,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人力资本,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这说明已积累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对于创新所应起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使得人力资本无法发挥其之于技术进步的应有价值。

  未来,应该通过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充分发挥正加速集聚的人力资本红利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以创新带动创业,升级传统产业,为大量高技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潜在隐患

  第一,应该高度重视并研判以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对于以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总体和长期来看,新技术一方面会对部分工作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工作。而劳动力从旧的被替换掉的工作转移到新工作,虽然会造成个体短期性的失业,但对我国整体长期失业率和就业率应该没有明显不利影响。但是,新技术对不同行业和职业、不同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人群可能会产生异质性影响。也就是说,新技术在短期内对就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局部地区、局部行业或相关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警惕和高度重视。

  第二,要高度警惕和防范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后房价反弹甚至报复性上涨局面的发生。虽然总体来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探索努力下,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一个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要高度警惕房地产市场等非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态势,从而给予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在多地已经形成了多个区域就业中心的同时,要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态势相对较差、就业吸纳力相对较弱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的就业问题。

  在过去就业尤其是新增城镇就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即中西部地区依靠后发优势在创造就业方面已超过东部地区,目前,就业分布的空间矛盾已经主要不是横向的地区间的就业差距问题——劳动力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跨省就业的增长速度放缓就是一个重要表现。中心城市的就业汇聚功能过强,一线二线与三线四线城市之间的就业差距过大是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就业向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二线城市(以各省份的省会或首府城市为代表)集中的变化态势颇为明显,即便是低技能劳动力更多地选择本地就业而不是跨省就业,但是这种本地就业仍然是大多发生在本地中心城市,并不会偏好在本地的三四线城市就业。对于这种新出现的就业空间分布矛盾,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应该正视新经济形态对劳动关系的挑战与重塑。在我国当前新经济形态下,劳动力市场中用工模式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状态,劳动关系灵活化与多元化并存,新就业形态加大了劳动关系协调难度。这些变化无疑应该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摘编自《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作者:赖德胜,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孟大虎,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