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新经济成为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
//www.workercn.cn2018-01-30 08:26: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新经济成为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

赖德胜 纪雯雯

  赖德胜 纪雯雯观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新经济”时期。新经济的出现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共同促成的。要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扶持大学生创业、鼓励新经济下灵活就业、加强劳动者教育培训等方法促进我国就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形态都会不同,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新经济”时期。新经济的标志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虚拟经济,新经济同时具有全球化这一特征,可以说,新经济的出现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共同促成的。

  新经济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一)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二者的结构相适应,才能促使经济良性发展,实现充分就业。

  首先,产业结构转变对就业结构转变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推动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增加就业,从而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其次,第一产业多年来偏离度一直为负值,且绝对值大,这说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产生了剩余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虽然呈现正偏离,但是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第一产业无法再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强带动作用,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的出现使就业结构加快了转型升级的速度,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二)区域供求不平衡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经济状况的各省市之间都存在就业差距,这种差距代表着各区域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无论是城乡还是省市,区域间的不平衡情况一直存在,新经济背景下就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近年来,由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就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高技能劳动者,而劳动者也不愿牺牲个人利益和权利,委曲求全地工作于自己不满意的企业中,使就业结构矛盾重重,促进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究其原因,我国第三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权利诉求愈加明显,不再满足于初级的生存需要。

  此外,经济发展的红利涉及的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有限,这些地区的劳动者所能从事的大部分行业依旧停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经济所产生的新兴产业不足。只有在发展落后地区,使当地的劳动者能够在本地就业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才能带动新经济在该地区更好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结构的区域性矛盾。

  (三)人力资本质量偏低

  目前,我国仍然是人力资源的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已成为以知识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共同组成的“智造大国”“制造强国”。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经济是这一时代的标志,也意味着高效率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正在代替大批量的人力资本质量低的劳动者,致使大量低质量的劳动者失业。技术进步的确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就长远的形式来看,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被拉动上升,带动新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而这又会反作用于就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国企业依旧存在“用工荒”的问题,实则不是缺乏劳动者,而是缺少高新技术人员,我国的人力资本质量仍然偏低。

  (四)人工智能的冲击

  当今,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在全球多个行业和场景下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我们将会看到大量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在过去数十年,中国因人口红利受益良多,劳动力的扩张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老龄化正使中国逐渐失去这一推动力。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最早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的50年中减少五分之一。这一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味着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中国将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大幅推动生产力增长,而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

  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工作多是人力资本质量低的劳动者所从事的缺乏创造力的工作。因此,我国的就业结构必须随之转型升级以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缓解因替代大量低水平劳动者所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