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杨冬梅: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做好工会理论研究
//www.workercn.cn2017-12-19 09:22:2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杨冬梅: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做好工会理论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杨冬梅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为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中工网特别策划以“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主题的系列访谈。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杨冬梅,杨老师您好!

  杨冬梅:你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中,学校开设了《党的十九大与我》专栏,学校广大师生踊跃参加,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您觉得工会工作者应该着重去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哪些内容?

  杨冬梅:的确如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所以作为工会工作者来讲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重点还是要把握报告中提到的“五个新”,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和新要求。我理解的新时代,第一个“新”就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个“新”就是新使命,就是指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三个“新”就是新思想,就是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中也概括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第四个“新”是新征程,新征程有两个意思,一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另一个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讲话时谈到,“中共十九大到下一次的二十大,这五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那为什么说是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新征程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第五个“新”是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它实际上是从九个方面来进行部署和提出明确要求,这九个方面其实就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再加上军队、国防、一国两制,还有外交和党的建设九个方面。目前,我理解这五个“新”就是报告中提到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工会在新时代开展工会工作的行动指南。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杨冬梅: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它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报告中指出的“三个意味着”,实际上是对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第一个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就是说中国经过了站起来、富起来的阶段,现在实际上我国进入到强起来的阶段。关健词就是“强起来”,就是我们在世界上说话有人听。而且我也注意到,现在我们很多的外交政策写入党章。第二个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际上说明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句话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际上也为发展中国家拓宽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和选择,其实也显示了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最大亮点就是阐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何在党的十九大当中提出这一变化?

  杨冬梅: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十九大报告中重新定义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分析与判断一直沿用到党的十九大之前。为什么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因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际上是中国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这60多年,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告别了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所以说强起来实际上就是进入了新时代。既然进入新时代,自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主持人: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领先于世界,比如高铁已经成为我国一张崭新的名片,您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杨冬梅:重新定义社会矛盾,我认为是根据国内国际的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而得出的结论。简单分析国内和国际情况,首先,从国内来看,十九大报告全面总结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一,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就刚才谈到的,我们现在叫做“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非现金社会)、快递、共享单车。这些新发明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刻影响。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五年来,我国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应该说力度是非常大的。第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这次会议之后,不论是在立法、执法、司法还有公民守法方面,实际上也采取了很多重大举措,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所以和过去相比,我们有了更多自信,社会上的正能量也多了起来。第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所以我觉得民生问题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第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对未来美丽中国的愿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第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国庆期间,我想可能很多人都看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我看完觉得确实很震撼。对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军队国防建设,我国的航母下水、南海造岛,这些成就也是我们国家实力强盛的体现。第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等等,各方面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话,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从国内来分析的依据。

  其次,从国际角度分析。过去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一提到现代化,大家就会想到西方模式,那是我们现代化一个模板。但是我们现在可以非常自豪、非常骄傲地说,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新途径。

  主持人:在我们这种相对较为自信的这种状态下,也更能够彰显我国经济实力。无论是从国内也好,还是从国外也好,我们更能够看到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会把很多的愿景变为现实。

  杨冬梅:没错,中国不仅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同时还和世界各国一道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包括我国所采取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说给出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并在世界上还赢得了广泛认同。根据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在世界上的受欢迎程度来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可以说是走入了新时代。那具体“一带一路”倡议受欢迎程度是什么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年间,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都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一带一路”的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果是十分丰硕的,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大约有1500多名各界贵宾出席出席领导人圆桌峰会活动,还有来自全球的4000多名记者参与了报道。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