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深度报道-正文
王晓峰: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www.workercn.cn2017-12-14 08:20:5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全总宣教部部长王晓峰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主持人: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中工网特别策划以“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主题的系列访谈。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晓峰。王部长,您好!

  王晓峰:您好!尊敬的中工网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王晓峰,很高兴能在中工网和大家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一些探讨和交流。

  主持人:11月29日至30日,全国工会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山东等6个省区工会进行了创新性工作的报告。那在这个会议当中,大家对十九大的感想相对高频的词是什么?

  王晓峰:大家对于党的十九大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应该说我们在此前都已经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认真学习,可以说是经过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来开这个会。大家对十九大普遍认为,十九大太重要了。十九大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我们广大职工生产、生活,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的论断,您觉得出现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王晓峰: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科学的政治论断,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第一,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所以要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就必须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来看看对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牢牢把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这一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正是在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有4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6年党的八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里提了两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应该说这个提法是符合当时我国国情。

  第二次变化,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全会上做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这次全会就接受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阶级形势和矛盾的基本观点,并将它写进了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公报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

  第三次变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依据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逐步确立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做了基本的总结。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我个人的生活讲,我们家是农村,我们家生活真正明显好转是1984年,基本上和整个党对主要矛盾判断预测和相应的政策基本合拍,我们家也是一个缩影,整个农村以及整个国家真正明显的好转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后,1982、1983、1984年之后,有的地方农村改革的早一点可能状况改变的会早一点。

  为我们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根据主要矛盾制订和坚守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党的十九大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前三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

  第四次就是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时隔36年后,我们党根据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再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发展的新判断。从我们上面回顾的历史可以充分的说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的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条,从历史上看有4次重大的变化。

  主持人:从您的个人经历、历史、地理三个方面向我们诠释和梳理了一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整个历史发展变化的路线图和地理图表,也向我们对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做了非常清晰的展示。

  王晓峰:这是一个历史的逻辑,也是一个历史的背景。

  主持人:您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王晓峰:见证者。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你刚才讲到依据,为什么我先要把这段历史讲一下,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视野应该更宽广一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肯定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同时就提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十七大报告里面所做出的判断。

  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九大,10年的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之前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要做出新的判断,这种新的阶段性判断、特征,我们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这是经济学一对最基本的概念。从需求端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之前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我刚才讲的是温饱问题,讲的是富起来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仅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也日益增长。我们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充分的反映人民群众变化新需求。

  主持人:就像从您的个人经历来讲,我们之前是吃不饱,要解决温饱的问题,现在我们吃的很好需要讲求生活质感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王晓峰:现在从吃的方面讲,不是是否吃饱的问题,而是怎么吃的更好,怎么吃的更有营养,怎么吃的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主持人:大家已经把这些提到了精神诉求当中。

  王晓峰:穿,我就有这个感受,同样是衬衫,穿得舒服和能够穿暖是两个概念。

  主持人:而且现在从穿上包括衬衫设计的更多,在国外大家普遍看到的是Made  In  China,很多都是印着中国制造这个标签,也可以印证现在中国发展在世界的高度上非常显著。

  王晓峰:1990年那时候我研究生还没有毕业,我1991年研究生毕业,当时我买了一件几十块钱的T恤衫觉得很兴奋,能穿上新衣服。改革开放经过十几年,当时对物质的需求还是那么渴望,物质的标准还是那么低。

1 2 3 4 共4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