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助前营村脱贫 村民笑开颜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晋中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助前营村脱贫 村民笑开颜

来源:中工网
2021-10-13 09:03

  秋高气爽,太行深处,和顺县前营村前的山坡梯田上,是一幅用红高粱织就的巨幅锦缎。沉甸甸的高粱穗预示着丰收。

  “以前我们的地大部分是种玉米,产量低,收入少。2017年,山西省晋中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改种高粱,每亩收入增加近千元。”9月29日,在高粱地头,前营村村民付秀萍告诉记者。

  随行的晋中市总原驻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员李科介绍说,以前,前营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纯山区、纯农业、较贫困是基本村情。2016年年底,工作队入村帮扶后,把调整种植结构当作重中之重来抓,邀请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专家到村里调研,依据当地气候、水文、土壤、无霜期等因素,决定以高粱种植为突破口。2017年,全村种植500余亩高粱。工作队以保底价全部收购,加上国家每亩地补贴400元,平均每亩地下来增收了700元,使全村增收35万余元,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持续以“帮扶单位+科研院所+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高粱特色种植业。2018年,前营村高粱种植达到700余亩,可带动173名贫困人口。“为鼓励农民种植高粱,工作队还积极联络购货方,拓宽收购渠道,最大程度地让农户受惠。”李科说,为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工作队还为村里添置旋耕机、脱粒机、播种机、铲车等机械化农具。

  另外,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前营村还建立了现代化的肉鸡养殖场和散养蛋鸡场,帮助近20人实现就业。两个鸡场带来的资产性收益每户每年有61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1万元。

  走进前营村村口,路两侧有两个小花园,芳草萋萋,雏菊盛开,有亭翼然;低矮的墙垛后,一块块剪纸样镂空的红色方板上写着白色的大字。

  前营村村委会主任宋健介绍说,以前的村口,堆满柴火、垃圾。工作队来了以后,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规划了小公园,把围栏打造成两面文化墙,同时硬化地面,铺设下水道,彻底改变了污水乱流的脏乱差现象。现在家家门口都配有垃圾桶,村里有专门的清洁工,村容村貌大变样。

  移步换景,欣赏着村里的整齐的红顶住房,一个红色扑面的党建广场映入眼帘———大理石制作的红色党旗上,刻着金色的入党誓词;写有“晋中市总工会扶贫工程”字样的底座上,一面国旗迎风招展;精致的小二楼上,“前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牌子高高挂起。

  抓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队在该村投资建起党建广场。“打造了一个班子,带出了一支队伍,完善了一套制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李科说,“前后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政策。2018年‘七一’期间,工作队还组织全村15名党员去延安接受红色教育。”

  记者注意到,在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日间照料中心、工会小组办公室和爱心超市。

  为解决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2017年,工作队投资建起日间照料中心,同时还配了一个显示屏,方便老人看新闻、看戏。在日间照料中心做饭的梁凤婵说:“孤寡老人在这里能吃好,还能在这里休息、倒歇、看戏。”

  李科介绍,为把工会组建工作融入扶贫工作中,工作队于2018年指导建立村级工会组织,吸纳会员80余人,“我们建立外出务工信息交流群,在群里发布招聘信息以及村里的大情小事,帮助群众解决 ‘急难愁盼’问题”。

  春节、中秋节慰问,给全村村民发放价值200元的米、面、油;“六一”,给每名儿童送学习用品;送上现金和关爱,慰问单亲贫困妇女;慰问“五保、低保”等特困群体,送上床单、枕巾、枕套、方便面等。“特别是开展了‘一户解一难、结对结情’活动,把晋中市总在编在岗的39名同志全部纳为帮扶责任人,每人与4户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大大增强了百姓的满意度。”李科列举工作队近5年来开展的暖心行动。

  16时,在党建广场南侧小超市门前的台阶上,五六个村民正在闲聊。朴实的村民给记者念着工作队的各种“好”。

  67岁的李福林:“工作队给村委会盖楼、整修街道,连我去地里的路都拓宽硬化了。我家种高粱后,收入翻番,我花一万多元修了新门楼。”

  76岁的低保户张喜艾:“去爱心超市能领香皂、毛巾、衣服。和我结对子的帮扶人还给我买床单、被罩。”

  “这几年,我家就没买过米面油!” “王京京给帮扶对象宋乃江的二儿子在榆次找了个销售保险的活儿。” “工会的宋玉萍给帮扶对象王村秀大娘捎来了降压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宋健说,从2016年12月19日到2021年5月28日,晋中市总在前营村帮扶近5年,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帮助村里申请各项扶贫资金5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800元增加到5000余元,提前3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因为家乡巨变,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打算回村发展。”宋健说,工作队为前营村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别,记者走进付秀萍家洗手。整齐的四合院内,客厅的电视、沙发,厨房的冰箱、煤气灶,卫生间的马桶、洗衣机,样样齐全。听记者说比城里人居住条件还好时,付秀萍笑答: “除了房子敞亮,我们这里比城里空气好、风景好,幸福指数高。”

  (据山西工人报消息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 米俊茹)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