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龙江省总工会、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黑龙江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规划研究报告》近日正式发布,《报告》对过去几年全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规划建设运行等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近年来,黑龙江省总工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相关文件为依据,建设了一批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全省共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732个,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服务户外劳动者10余万人。
图片来源:黑龙江工会
这些站点有效地解决了户外劳动者“休息难、就餐难、如厕难”等问题,特别是在冬季,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可以满足户外劳动者取暖、临时充电等工作生活需求,保障了户外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工作所需,得到了户外劳动者的一致好评。
根据全省调查问卷的汇总结果显示,有37.7%的受访者一周使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次数在4次以上,有19.2%的受访者一周使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次数高于7次。这表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整体利用率较高,户外劳动者使用需求较高。部分区域内存在部分区域内建设数量与布局选址不均衡、供需不平衡、管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和职工知晓率使用率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总工会迅速启动站点规划事宜,按程序发标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及5个县级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和规划编制。据专业团队对13个市(地)及5个县级市站点建设的未来发展规划,预计至2025年,全省需新增户外劳动者站点243处,现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需要整改的518处、需撤销的84处。
今后,在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进程中,黑龙江省总工会将遵循统一标识名称、站点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数字地图查询便捷等标准,为全省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多暖心便捷的服务。(黑龙江工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