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加码”的关爱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大庆市打造“4+N”精准关爱救助平台,在现有帮扶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兜底帮扶困难职工——

一份“加码”的关爱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1-01 07:08

大庆市打造“4+N”精准关爱救助平台,在现有帮扶政策的基础上持续兜底帮扶困难职工——

一份“加码”的关爱

  阅读提示

  对于现行关爱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边缘群众和享受关爱救助政策后生活仍然面临严重困难的特殊群众,大庆市多部门联手搭建“4+N”精准关爱救助平台,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实现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近日,一个兜底帮扶故事在黑龙江大庆传扬,温暖着这座寒冬的北方城市。对渐冻症患者李茂军按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进行帮扶之后,社会各界对他的关爱还在“加码”——大庆市多部门联手搭建的“4+N”精准关爱救助平台,让他能够继续得到来自社会的资助、慰问。

  “4+N”平台中的“4”指的是大庆市工会、民政、人社、残联四个部门,“N”指的是按被帮扶者不同需要确定的相关部门。自2018年建立后,这个“固定+临时”的组合,解决了当地已经享受国家规定关爱救助政策之后,生活依然贫困的群众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2018年11月,荆女士被查出来患上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75万元的手术费用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以及大病医疗保险、补贴的助力下,总算是暂时渡过难关。

  “骨髓移植成功了,但后续日常的药费我们还是拿不起。”荆女士的丈夫说,幸亏当时单位工会了解到他爱人身体的情况并代他向“4+N”平台进行申报。

  大庆市总先是为荆女士家申报了大病救助3万元,并把孩子纳入金秋助学的帮扶体系中。此外,2019年至今,在“4+N”平台的帮助下,荆女士家又得到大病救助19800元、疫情期间生活救助4000元。

  “等我的病好了,我还要出去努力工作。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荆女士激动地说。像荆女士一样,不少曾经深陷绝境的人在经过“4+N”平台的帮助后重新看到希望。

  “这个平台,就是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看到希望。”大庆市总工会主席袁晶介绍说,按照2018年大庆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关爱救助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4+N”平台要使现行关爱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边缘群众和享受关爱救助政策后生活仍然面临严重困难的特殊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一人一策”,帮扶“精准滴灌”

  《方案》还特别强调对所有关爱救助对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分别建立一本台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高关爱救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N”平台采取的帮扶办法不仅包括给职工送去救助资金,民政、工会、残联三大救助板块和团委、妇联两大关爱板块还分门别类地为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帮助。

  贫困大学生小宋的父亲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他的母亲和哥哥患有遗传性精神类疾病。在针对他的帮助中,“4+N”平台除了送去助学金和生活慰问品,还特意帮他对接爱心企业,为就业铺平道路。

  为了实现“一人一策”,“4+N”平台成员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由大庆市委主管领导牵头,平台各相关单位把各自范围内需要救助的群众的情况提交到会议上进行讨论。一方面是把各个单位的政策用好、用足,同时也可以相互监督。

  近年来,通过在大庆市范围内的“慈善一日捐”等活动,“4+N”平台的帮扶资金池不断扩大。如何把这笔钱用好、用到刀刃上,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血液类疾病花费大,怎么报销合适?”“尿毒症患者的口服药,一年的补助上限多少比较合适?”“补助最高额度占到自付比例的多少为宜”……这些精细化的问题都在联席会议上得到认真研讨。

  把有限的资金给最需要的人

  “4+N”平台联席会议还规定,各家单位对于自己上报的需要救助的群体,初评必须入户,救助启动后,每半年必须回访一次,以确定是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还是终止救助。

  孔某患有血友病,每年的治疗费用达到10万元,除去报销外,自己还要支付2万元。这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前两年,他又被诊断为血友病血肿感染,手术费要40多万元。

  按照“一站式受理”的规定,孔某的情况经过市残联的窗口申报到“4+N”平台上,他也因此得到相关救助。在此后的随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单纯的医药费救助并不能解决孔某的所有生活问题,于是又协调有关单位,把他的土地进行外租,还帮他投资养猪、养羊,让他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在“4+N”平台认定的34户特殊困难家庭中,目前经回访、考核,已经有8户不再符合精准关爱救助标准实现解困脱困。在信息系统中,这8个人的相关资料已被停止显示,以便把有限的资金精准地应用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

  目前,“4+N”平台信息系统录入困难群众170户,生活救助标准最高达每户7000元,医疗救助标准最高达每人49800元,助学标准最高达每人6835元。此外,平台还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按摩、护理等服务400余次。(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