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探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权益保障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2018-10-22 10:07:39

  上海于1991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次历史性重大创举和制度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住房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格局,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住房筹资机制,使得一大批职工和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广泛复制。

  1992年发出首批个人购房贷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问题严重困扰上海,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上海城市住房严重短缺、建设资金匮乏、供需失衡,人均居住面积仅有6平方米,住房问题矛盾突出尖锐,被称为“天字第一号”难题。

  为了探索缓解住房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1990年5-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在多次听取研究小组制订房改方案情况的汇报后,亲自率团赴香港、新加坡等地学习推行公积金、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1991年2月,上海正式出台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成为整个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时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的叶伯初,就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被调去搞住房制度改革。

  “1992年5月,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发放了第一批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4户职工家庭率先受益,虽然总数只有区区十余万元,但却开创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和政策性住房贷款的先河。”叶伯初说。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参与设计的公积金制度彻底改变了上海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命运。

  共支持约243万户家庭购房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打破了长期以来住房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统揽的格局,通过国家支持一部分、单位补贴一部分、个人合理负担一部分,形成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位一体共同分担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和住房筹资新机制,为城市住房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第一任主任沈冠军告诉记者。

  从1994年起,本市公有住房出售全面推行,在当时市民家庭普遍现金资产积累不多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成为大多数职工家庭购买公有住房的主要资金来源。截至2017年底,累计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7059.11亿元,支持购房建筑面积约2.16亿平方米,共243万户家庭。公积金个贷规模从原先占全市商业住房贷款比重不足百分之十提高到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带动了上海住房金融业的发展。

  2004年上海还率先开创了“组合贷款”这一住房贷款的新品种。组合贷款的创设不仅为住房金融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更为广大市民通过市场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提供了重要融资途径。

  创新使用公积金建保障房

  从国内第一个推出公积金制度,创新一直伴随着上海公积金体制的发展。

  2015年上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了全国首单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2016年再次完成两单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累计发行规模达381.22亿元,为其他城市发行同类产品树立了标杆。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之举盘活了存量贷款资产,贯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创新了住房公积金融资机制,打破了资金封闭运行的体制限制,有效地增加了可用资金规模,缓解了阶段性的住房公积金资金流动性压力。  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发挥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血液”作用,除从需求端发力以外,还积极探索从供给端发挥制度作用,尝试支持城市廉租住房、旧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2009年上海成为首批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试点城市,总贷款规模119.82亿元,共解决约2.8万户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之后几年又利用约26亿元增值收益收储了两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约28万平方米,出租以来累计上万户家庭受益,对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具有积极意义。(劳动报记者 徐巍)

来源:劳动报
编辑:梁雨桐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