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素质工程-正文
“试验田”里的职称改革 厦门自贸片区职称改革试点
//www.workercn.cn2018-05-14 07:14: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人才赋予“认可”

  彭亚芹进入航空维修企业专家评委分库,是因为他在2014年获得了工程师职称。

  “花了一年多时间。”那是一段不太美好的回忆,他直言“艰辛”,需要反复咨询所需材料,然后挨个部门去盖章,“参加各种课程,必须满足200个学时;一个学历认证,就花了十几天。”

  新科宇航生产运营部技术员何广胜2010年从新加坡总部来到厦门,“听说有职称这回事,去市经信局职改办打听得知,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就放弃了。”同部门的邓家征有14年从业经历,他同样觉得,“耗时耗力,太麻烦”。

  这些“麻烦”条件,在改革过程中要么被取消,要么被简化。在《航空维修行业中级工程师评价结构量化表(试行)》中记者看到,曾困扰参评者的200个学时已经被“经过民航局批准的培训机构培训获得合格证书;或参加岗位所需各种培训”所替代,而这些培训不过是从业者的日常所需。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局工作人员刘薛向记者提供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学习培训经历、工作经历、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等,仅需公司盖章以及部门主管签字即可。

  递交材料,也曾是个“麻烦事”,占据工作时间是难免的。既然改革,那就把服务窗口设在航空企业的“家门口”——具体工作由2016年底成立的自贸区商会航空维修专委会承接,而专委会就设在航空工业园区。

  “企业人事部门收齐材料后,就可以直接递送到专委会,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补充完善。”李正林说,专委会作为产业协会组织,与企业互动很顺畅,对产业情况、人才特点的专业性都很熟悉,“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很好地发挥了桥梁作用。”

  “阻碍”一个个被破除,时间也过去近半年,改革方案已有雏形。在印明蔷的记忆中,夏天迎来了一场规模不小的职称改革宣讲会。

  有媒体报道称,当年7月6日,厦门自贸区管委会联合市人社局召开航空维修职称改革和人才政策宣讲会。在会上,市人社局介绍了现有的职称和技能鉴定办法,该市有关人才政策的情况,以及将推进开展航空维修业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同一个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发布了“人才新政45条”。探索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成为《意见》的一部分。

  政策层层传导,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7年11月2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航空维修产业人才评价领导小组和人才评价办公室成立,负责职称工作的组织实施。

  2017年11月30日,《方案》发布实施,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17年12月1日至12日,自贸区管委会委托自贸区商会航空维修专委会完成评审材料收件工作,由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产业人才评价办公室会同专委会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初步审核,共256人(初级91人,中级165人)审核通过,进入专家评审环节。

  2017年12月23日,年度航空维修行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评审会举行,89人通过助理工程师评审,133人通过工程师职称评审。

  2018年1月31日下午,翟子艳在公司参与职称评审的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初级及中级工程师的资格证书制作完成,可以领取”。涂剑峰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应。

  “很开心,花了那么多长时间,有了一个结果,终于通过评审。”涂剑峰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想着往上走,继续参评高级工程师。

  “这场职称改革,还没为企业带来立等可见的利益。但这是政府对航空维修行业的认可、对航空维修技术人员的认可。改革不仅对员工自身发展有长足意义,也体现了政府角色在转变、服务意识在加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重大意义。”印明蔷从事人力资源工作21年,她深知对人才赋予“认可”的重要性。

  改革永远在路上。厦门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罗莉告诉记者,将持续推进自贸区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建立完善精准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更有获得感、更有成就感。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