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之声-正文
农民工返乡当“老板”还需坚强后盾
//www.workercn.cn2017-02-25 11:24:3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农民工返乡当“老板”还需坚强后盾

徐桂红

  据日前新华社一篇报道:截至2016年,河南省农民工创业人数达76.21万,带动就业339.53万人。在陕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已突破45万,创办25.2万个经济实体,一大批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再将年年外出打工视作唯一出路,而是纷纷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在他乡或故乡当起了老板,这是一个好现象,也是农民工外出历练多年的必然成长和收获。但农民工群体创业,不能凭其自生自灭,需要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和关怀,说到底,各级政府要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农民工创业不仅仅是创业问题,他们的创业尝试代表着他们在成长,打工之后又经创业历练,这会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更上一个新台阶,关注和帮助他们成长进步、实现梦想,这是政府之责。因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之幸。同时,帮助农民工创业成功,能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这也是加强农村致富能力,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再有,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破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抓手。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解决这个痛点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恐怕难以有效根治,让更多的人在农村有事可做,不再背井离乡,可能是除病根唯数不多的良方之一。

  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持续,许多企业压缩用工量,对于无一技压身的农民工来说,在城市的发展空间也正在缩小,高房价、高消费、医疗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又让他们很难以融入城市,返乡创业成为他们考虑的新方向,这也是客观必然。的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越来越多农民工离开工业生产流水线,携着梦想走上了返乡创业路。据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这些受过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熏陶的“城归”,仿佛一颗颗种子,撒进广袤的农村沃土,伴随着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为今天的农村带来了新气象。

  然而,这种可喜的新气象面前,我们不能忽视背后的障碍和麻烦,因为那些障碍着实会拉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如资金短缺、管理水平差、创业用地问题、物流问题、销售问题等都是制约返乡创业成功的羁绳。因此,政府除了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条件、符合家乡的客观实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改善创业软环境,以及提供必要的创业辅导。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的支持要突出一个“实”字。首先,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着力点应该落在降门槛、轻负担等特殊政策之上,同时,有适当的产业政策引导,避免创业项目盲目上马。其次,还应当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甚至金融支持。很多返乡创业项目失败,不是项目本身有问题,也并非没有市场前景,而是资金链的断裂。这是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类失败最让人遗憾。再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应当提供必要的管理能力培训,如创业政策培训、工商税务知识培训、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同时,对一些新兴创业方向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也应当进行适当培训,以拓展返乡创业者的视野。

  目前,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上,除了政府的全方位规划与扶持,工会组织的积极作为也是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如贵州省工会“雁归圆梦”百千万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工会拿出了1500多万元作为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5.6亿元;重点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企业307家,带动就业1.8万多人;培养选树农民工创业之星1002名。其他省市的工会组织也开展了类似的帮扶活动,效果也十分显著。这是一份宝贵的经验,各级政府应该关注。

  当大量农民工不用背井离乡,而是利用多年外出打工学到的本领,因地制宜,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每天都能见到父母是否安康,能见到孩子成长的喜怒哀乐,并带领其他乡亲脱贫致富时,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等面临的很大一部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件事,是个大事,值得去做,也必须去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