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各地上演抢人大战引发代表委员关注
//www.workercn.cn2018-03-19 07:13:2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两会聚焦】

各地上演抢人大战引发代表委员关注——

警惕人才饥渴中的“利益驱动”和“数量偏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剑影 刘 旭

  参加面试就给千元补贴、提供购房补贴、降低落户门槛、设立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进入3月,各地抢人大战不断加码。

  代表委员们认为,重金引进、广招贤才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肯定,但也要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注重“人尽其才”,警惕“数量偏好”。

  抢人混战致“天价挖人”

  “大学生跑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现在我们西部地区吸引人才太难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的开放日上,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许宁代表在发言时感慨,“现在各地都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我们西部地区拿出20万元安家费,和沿海地区出20万元安家费相比,最后还是竞争不过人家。”

  他呼吁,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让西部地区能留得下急需的人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得益于国家的人才政策,宁夏吸引了不少沿海地区人才前来工作。

  自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西部省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杜娟代表充满忧虑:“这些企业面临着优秀创新型人才短缺、发展动能不足的紧迫形势。”

  王杜娟代表所在的公司地处郑州,是盾构行业龙头企业,但在招聘高端技术人才方面困难重重,“中西部企业招不到高端技术人才,单靠企业或者一省之力无法快速扭转”。

  “大家都知道没有人才肯定发展不起来。很多地方都用‘天价挖人’,容易造成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平衡,反而会破坏人才体系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委员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动辄就是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人才引进。可有的不惜重金刚刚引进的人才,还没用几天就被其他单位用更高的价码给挖走了。”

  她认为,这种导致人才向利益而不是创新事业流动的倾向,“就是种非合理的人才流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全军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委员说,“人才竞争和自由流动应该是良性的、合理的、有益的,如果把人才引进变成了无序的、没有上限的‘砸钱’,这会导致学术浮躁,对长远发展不利,还会加大地区科技、学术发展新的不充分、不平衡。”

  除了待遇,人才还看中什么

  “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已成为近几年最紧缺的人才类型。”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代表告诉记者,“去年企业想招这方面的技术总监,开高价也没有招到。很多人才愿意去杭州,觉得电商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氛围比宁波好。”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国内120家独角兽企业,北京地区分布最多,有54家,占总数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别位于第二、三位;深圳以10家独角兽企业位列第四位。

  “这主要源于北上广深等城市有较好的创业环境,这带来智力和技术的集聚。同时,也得益于有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落户,这对吸纳高端人才是很大的优势。”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代表说,一个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越多,吸纳人才的能力也就越强。

  “用项目留住人、用待遇留住人、用政策引导留住人。”这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委员看来同样重要,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多硕博研究生当年都去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了留住人才,黑龙江省政府引导设立了哈工大的机器人项目,吸纳了很多本校毕业生留了下来。

  事实上,对于很多顶尖人才来说,物质待遇并非是着重考虑的因素,专业对口、产业配套、对创新创造宽容等软环境,才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代表告诉记者:“选择到武汉而非沿海城市,主要是看中了这座城市激光产业的集聚效应。”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吸引了3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加入。

  错位竞争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

  “现在在人才引进上是重物质激励,轻所需所能。”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代表认为,抢人大战说明人才需求旺盛,但问题是引进过程中有没有真正按需引进,引进后没有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条件。“目前,我们的人才引进市场总体上来说还不够有序”。

  “从数量上看,我国很具有人才优势。” 寿子琪代表认为,人才短缺,缺在两头,培养和引进人才,也需要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各地要针对所关注的发展重点,对相关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人才精准发力,为这一部分的人才量身定制政策,甚至‘一人一策’。同时,还要像企业有天使投资一样,对待青年人才也应该有‘天使投资’的意识。”

  各地因地制宜定位人才标准,与其他城市实施人才错位竞争,是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应用创新型人才给出的对策建议。

  严纯华委员认为,中西部地区要结合资源、产业优势和创新发展方向,重新定义人才引进、培养标准,不惟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应用创新型人才,从而形成应用创新模式的新优势,并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错位竞争,寻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引进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要用政策引导人才流向,可以在大学和职业院校增加‘定向培养’的专业班,每年都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要开设哪些专业。每个省市对人才的需求都不同,将定向培养的人才直接输送到相关企业。”严纯华委员说,要在政策上做到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用得好”。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