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党工共建助力超级工程(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6-28 08:18:56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党工共建”格局助力“超级工程”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党群工作纪实

正在建设的人工岛。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向人工岛送来生活用水。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正在扎钢筋的工人。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深海之吻”、“海底绣花”“360度海景房”……上岛之前,总会无意间听到这些词,以为会到一个很浪漫的地方,心中充满好奇。当来到离陆地最近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顿时有一种上当的感觉,原来这只是岛上“知识分子”苦中作乐的一个排遣方式。

  人工岛上骄阳似火,受太阳紫外线直晒,炎热的夏季也要穿上厚厚的工衣,到处都在紧张施工中,跟别的工地没什么两样,摸哪里都烫手,也看不到一点绿色,更别说什么海景房了。

  “入海堪比上天难”。建设跨越伶仃洋的海上通道,是粤港澳三地人民的百年梦想,建成后从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车程将从三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全长超过50公里,要求抗8级烈度地震、16级台风,在我国交通工程领域第一次采用120年建设标准,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建设桥、岛、隧集群工程。工程总投资超过一千亿元,至少是以往任何一座跨海大桥的多倍。“第一”的头衔背后往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突破,全新的建造方案、严苛的建设标准、复杂的施工条件无一不考验着工程师和建设者们的智慧和能力。

  面对世界性难题,中国交建高度重视项目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科技竞争力和精神竞争力的有机聚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的政治优势,通过凝聚精神、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绩,实现了党建目标与“超级工程”建设目标的高度统一。

  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搭积木”进程中,项目部以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宗旨,项目党支部引领工会、团支部紧密联系,并将党工团组织延伸至协作队伍,构建起“大党建”格局,开动脑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建设者的聪明才智,整合资源,齐心协力,共建超级工程。

  “整个工程都是在走钢丝”

  赶超世界一流、保证工程项目120年的使用寿命是工程的建设目标,无论技术水平、工程品质还是现场管理都要追求甚至赶超世界最高水平,工程建设始终处于一种高位运行状态,需要始终保持整个队伍的激情和斗志。目前沉管隧道已完成27个管节的安装,200多个接头实现滴水不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超级工程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是团队的力量。在最困难的地方、最关键的环节、最危急的时刻,如何激发员工斗志、保持队伍战斗力至关重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走钢丝’的人,而且我们走的是世界最长、行走难度最大的‘钢丝’。岛隧工程是一项全过程高风险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巨大风险,工程本身和建设者都像‘走钢丝’一样,走出去就不能回头、又不能失足一步,这对整个项目管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几千名农民工作业在环环相扣的几百道工序上,承担着“不能出任何差错”的工作责任,大桥“120年目标”激发了他们参建超级工程的强烈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岛隧工程“最有担当的创造者”。

  设计团队是最早进驻现场的一支队伍,在建设条件异常复杂、标准高、技术难、工期紧等巨大压力下,始终以对工程高度负责的专业态度,敢为人先、挑战极限、持续攻关,开创了众多技术先河,被誉为“岛隧精英”。“抛石夯平班”里的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距香港几百米的一条工程船上一待就是三个春秋,他们秉承父辈们的“创业精神”,在一个个施工转折点,在一个个内心即将崩溃的边缘,坚守信念,携手并力,最终提前完成关键线路的施工任务,被授予了“铁打的团队”荣誉称号。

  广大员工在岛隧文化氛围的强烈感染下,产生情感共振,凝聚出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担当精神”“创新精神”“铁人精神”“工匠精神”,为建设团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劳动竞赛练就“铁血之师”

  大道其行,修远且艰。针对周期长、攻坚任务重、工序全面铺开的特点,项目部党委、工会及时调整竞赛方案,围绕“建造一条全程不漏的沉管隧道,筑就一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艺术品’”,项目部不断完善竞赛机制,经常组织开展“工区对口竞赛”“专项劳动竞赛”等活动,纳入项目“四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更加显现工作实效。

  岛隧工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樊建华告诉记者,根据三个“孤岛”、海上六大工区施工内容不同,项目部围绕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持续提升文明工地建设水平,在东西两个人工岛之间、沉管预制厂两个分厂之间、海上施工船舶之间组织开展了“工区对口竞赛”,坚持每月检查评比、公布结果,当月兑现奖金、颁发锦旗,通过同台竞技极大促进了现场管理和工程进度。

  “高50米,直径22米的巨型钢圆筒,要从上海振华基地制作,经海路运输到伶仃洋,现场打设回填,链条长、风险大,工艺新、标准高,在工程界前所未有,施工团队协同作战,全线人员精诚团结,坚守‘每一个都是第一个’的工作理念,突破‘一月运输三船’‘单日振沉三筒’等世界记录,仅用221天,就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年才能建成的两个外海人工岛,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工程奇迹。”说话的小伙子是岛隧工程I工区项目部技术员刘昊槟,他全程参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如果不是劳动竞赛,工程不会进展的这么快;如果没有劳动竞赛,我也不会掌握这么多技术。”他提出的“模袋注浆法封堵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封堵时水流冲刷带来的问题,还获得了一航局“金点子”及一航局一公司“合理化建议”奖。

  每次竞赛之后都有总结。在E15沉管两次回拖、三次安装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全体人员回顾艰辛的历程时,无论是最高指挥长还是一线参建者,个个饱含泪水,这份泪水不仅是艰辛付出的成功喜悦,更是百折不挠的信心凝聚;在沉管预制厂“百日停工”复工前召开的“千人启动会”上,整个队伍无一人流失,穿着工装、整齐出列,个个精神饱满、摩拳擦掌,困难面前顾全大局、理解信任,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担当精神。

  六年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项目部共表彰授奖了122个(次)优秀集体,1988名(次)先进个人,2015年还评树了4名“超级工匠”。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