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天津港保税区举办2018年度劳动竞赛表彰大会,在对保税区2018年度劳动竞赛工作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区内十年竞赛工作进行了回顾。十年来,保税区内千余家企业参与其中,数万名职工素质与技能得到了提升。区总工会、人社局、安监局相关负责同志及获奖代表、外来建设者等300余人参加大会。
表彰大会对在竞赛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4家单位和36名个人进行表彰。据悉,2018年来,保税区统筹区域各种资源,强强联合,组织举办各级大赛12场,不仅在收银、叉车等传统竞赛项目上精益求精,而且在工业机器人、应急救援、网络安全、航空服务等创新项目上亮点频闪,300余家企业、30000余人次职工积极融入竞赛热潮。其中,保税区承办的天津市首届民航客舱服务技能大赛,打破了航空大赛中维修工种一枝独秀的局面,获得天津航空、奥凯航空等多家大型航空公司支持,实现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生产领域向服务和管理领域的升级,成为保税区劳动竞赛工作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坚持将开展劳动竞赛作为人才强区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竞赛内容不断深化,竞赛项目从最初仅有的叉车技能大赛,发展到航空服务、汽车维修、应急救援、网络安全、酒店服务、智能制造等囊括多行业、多领域、多层次、多工种的数十项大赛;竞赛级别从主办区域性竞赛发展到承办市级一类、二类大赛;竞赛规模从最初的不满十家企业,数十人参赛到如今覆盖空港、海港、临港三大区域近300家企业,参与培训、选拔比赛的职工人数超过十万人次。
同时,保税区劳动竞赛融合了区域产业结构和职工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培训—比武—大赛”梯次发展计划,通过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创建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树滨海工匠、保税工匠,为职工搭建上升发展、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自2009年至今,保税区已有百余人通过培训和大赛获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称号,数百名技术骨干得到嘉奖。
保税区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使竞赛更具现代性,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政府职能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政策落地;多家教学科研单位和知名院校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确保大赛专业性;企业和职工逐步从“邀我赛”转变为“我要赛”,自觉主动组织参与电气维修、医疗护理、教师技能、生产包装等多场“接地气”的培训比武,实现了区域、企业和职工互促共赢。在此过程中,20余项国家级、市级、新区级荣誉花落保税,劳模先进、能工巧匠不断涌现,展现出新时代劳动者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记者王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