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让工地生出智慧-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劳动经济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通过信息化与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一大批“黑科技”正在建筑工地被广泛应用,这让工地不再是原来的工地——

“黑科技”让工地生出智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丰
2019-01-25 07:31:1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发展已成趋势,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为依托的工地信息化与施工技术深度融合,一大批“黑科技”在建筑工地涌现,让工地不再是原来的工地,而是成为“智慧工地”。

  1月20日,记者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一期工程PPP项目,探访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智慧工地试点项目,实地感受“黑科技”是如何让工地生“智慧”的。

  人人离不开App+二维码

  手机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App的产生和发展对各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行业当然也不例外。记者在这个工地看到,过去的人工巡检、手工记录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项App+二维码。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多发行业。记者发现,现场管理人员都在手机里安装了安全巡检App。“我们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问题后,通过App发起问题并指定安全问题内容、整改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时间等,最后由发起人现场复核后流程闭合。”项目安全总监夏征勇介绍,“这样完成安全问题采集与管理,更高效。”

  而这个隐患排查系统App不仅用于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也是一个移动私人知识库,帮助管理人员随时翻阅公司标准化图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部门规章、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性要求。项目安全员尹朝阳对记者说:“有了这个移动便携知识库,一键查询相关资料,非常方便!”

  除了手机App,二维码技术也在工地现场得到多样化的应用。项目将公路工程相关法律法规、项目部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配置清单、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情况等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施工现场,方便质量管理人员查阅;在质量验收管理上,采用电子会签方法,一键扫描二维码进行验收;制作二维码“身份证”,进行智能安全帽应用,将记录工人基本信息的二维码张贴在安全帽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作业人员信息时,人员的入场时间、操作工种、联系电话、是否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等信息一扫便知。项目质检员陶少波告诉记者:“二维码在资料分享、数据上墙、工人跟踪管理上的应用,实现了对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简便实用。”

  隧道施工有了“云监督”

  大董公路穿越六盘水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包含三座长度不一的隧道。众所周知,隧道施工中,围岩、瓦斯、突水、突泥等都是重点和难点。记者在落飞嘎隧道工地发现,这里的施工管理采用了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人员进出自动登记、定位管理替代原有进隧道翻牌的制度,隧道里有了“云监督”。

  原来,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在进入隧道时必须佩戴定位设备,通过门禁系统扫描进入后,方可启用安全帽+定位设备。在系统显示屏幕内可实时监测、掌握所有进入隧道工作人员的位置及动态状况;隧道爆破作业时,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人员、车辆撤离情况;发生险情时,抢险人员可通过系统掌握洞内被困人员分布情况等。

  更令人称奇的是,隧道里还有一套“人员检测管理系统”,可以对隧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

  “有点类似人脸识别,我们从隧道外就能看到进去了什么车、什么人。”夏征勇介绍说,系统产生的数据会上传至客户端和手机端,各部门人员均可通过“建设云”手机端随时对隧道安全情况进行监管。而且,不论是在项目部还是在外地出差,均可以通过PC端或手机端的视频监控软件,实现对现场情况的了解和有效指挥,极大地避免了安全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BIM+VR实现“虚拟施工”

  在大董公路项目施工现场,记者意外地看到空中无人机在飞来飞去。记者问过项目总工程师胡亚军得知,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全部汇入后台数据库,变成一个个“虚拟模型”。如此一来,技术人员就可以将一座山沟、甚至一块岩石细致地做成3D虚拟模型。“这样的施工图,在一线操作的人员都能看懂。”胡亚军说。

  近年来,BIM建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木与建筑工程领域,逐渐呈现出与物联网、AR、VR、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应用的趋势。大董项目工地运用BIM建模技术结合科技化手段,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全可视化。

  此外,虚拟施工和BIM模型建立,也是新技术应用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在大董公路发箐大桥施工工地,项目构建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相关组库。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4D虚拟建造,通过可视化的预演练和施工过程模拟,检查设备空间位置和工艺实施的可行性,进而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减少返工。“特别是在进行高、大、危等施工难点攻关时,BIM技术能提供便捷直观的模拟以及详细精准的分析结果。”胡亚军说。

  说到VR,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游戏,可实际上,VR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在大董公路项目施工现场设置的VR安全体验馆,管理方将VR技术与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相结合,模拟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事故场景,如高空坠物、火灾伤害、消防逃生、机械伤害、违章查找等,使施工人员沉浸式体验和直观感受事故发生的瞬间,为的是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作为智慧工地的一部分,VR安全体验的有效创新,不能不说是十分“走心入脑”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