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团圆味道 让老字号保留老味道-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劳动经济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车间里的团圆味道 让老字号保留老味道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 翀 文/摄
2018-09-24 13:12:44

  又到吃月饼的时节。吃饼不忘做饼人。本报记者循着香味,探访一个个月饼企业,深入了解月饼制作间里的变与不变。师傅们做的是月饼,传承的是手艺;我们吃的是月饼,品味的是团圆。

  ——编者

  9月19日9时,汪玉霞饼店的第一炉月饼刚出炉,就被早早等候的顾客一抢而空。

  这个有着279年历史的老字号,遵循着老一辈留下的前店后厂模式。空间紧凑的操作间里,4个师傅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功夫活

  他们把和好的油酥面团和水油皮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巧均匀的小团,把油酥包进水油皮,擀、折、再擀,来回反复数遍,行话叫“开酥”。

  “开酥是个功夫活,若力道不均,酥皮就很难层层分明。”在汪玉霞饼店干了46年的丁文革师傅介绍说,这个工艺叫“小包酥”,费时费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这也是汪玉霞月饼酥脆香甜的秘密所在。

  老武汉人都知道,“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最妙在于其酥脆蓬松的口感。“我们坚持最传统的手工制作,从皮到馅全是师傅亲手做出来的。”武汉市汪玉霞食品工业公司经理熊年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新鲜出炉的五仁月饼轻轻一掰,酥得掉渣,酥皮层次分明,轻薄如纸,入口即化。中秋前旺季,每天要用掉两三千公斤的面团。

  饼皮制好了,填馅也是功夫活儿。师傅们用手团起五仁馅,放进擀好的饼皮,一拢、一转、一捏,再轻轻按压、手捶,月饼就成型了。几分钟工夫,砧板上就摆了十来个差不多大的月饼。“熟手师傅,每个月饼的重量相差不会超过三钱。”丁文革说。

  最后,在成型的月饼胚上轻刷一层清水,拂去灰面,再用红曲粉给月饼一个个盖上戳,就可以送入烤箱了。160℃20分钟,一炉香甜酥脆的五仁苏式月饼就出炉了。

  辛苦活

  别看这小小的操作间,四位师傅恰恰是四代人——分别是50后、60后、80后和90后。

  66岁的丁文革最年长,在汪玉霞工作了40年,退休后返聘到这家门店继续做自己拿手的糕饼。56岁的程昌是丁师傅的徒弟,16岁进店学艺。1982年出生的李宁杰和1993年出生的谢立康都干了一年半左右,他们都是因为爱好而学的这个行当。

  “其实,做月饼真心是个辛苦活。”40年做月饼的经历给程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累”。

  和面、擀皮、拌馅、包馅,哪个环节都离不开力气。“每逢过节需求量大的时候,师傅们一站就是一整天,干得满头大汗。”熊年顺说。

  “当然,这不是用的蛮劲,而是巧劲。”他以五仁月饼为例介绍说,拌馅的时候就得有讲究,颗颗果仁都能和平共处,各是各的味道。包馅同样有讲究,力气稍大,果仁就会顶破皮。

  “那为什么不大量使用机械来代替人工呢?”记者好奇。

  “因为市场啊,为了顾客喜欢的那一口老味道!”程昌说。

  手工活

  其实,汪玉霞是较早引进日本先进机器,用流水线生产月饼的厂家。“上世纪90年代,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汪玉霞从日本引进了全自动生产线,从拌馅、包馅到最后成形,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熊年顺告诉记者。

  他至今都还记得,当年近500人的厂子里,每天四个班轮转,一天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10万个月饼。然而,机器批量生产的月饼却频频被人吐槽,消费者认为月饼越来越不好吃了。

  这是因为机器拌馅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和热量,而且机器的速度是不可控的,同时,会将馅料搅拌得过碎。“以五仁月饼为例,果仁甚至都被搅拌成了汁液混合在一起,口感味道就不是一粒粒入嘴的那种感觉了。”熊年顺说,手工制作的面皮以及手工包馅完成的月饼,手感和机械均衡用力的效果不同,导致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之后,“汪玉霞”又率先在业界恢复手工制作,甚至回到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就是为了“让大家找回当年的味道”。

  其实,手工和机械也不是绝对分离的。熊年顺介绍,在当年机械化生产的时候,一些较为高档的盒装月饼依然保持了手工制作。现在,在重要环节手工制作的同时,一些不影响月饼口感的环节也使用机械制作。例如,因为面皮需要用两种面,就先用机械将两种面分别和好,再手工混合。

  “只要掌握了适当的度,机械和手工就可以和谐并存,生产出最可口的月饼。”熊年顺说。

  由好手艺带来的自信,足以令这家老字号坦然应对当下网红产品的竞争。“你看看天天来排队买月饼的人就知道了,我们手工制作的月饼里有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记忆。”熊年顺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二维码

  相关阅读:

  车间里的团圆味道 月饼生产之变

  车间里的团圆味道 一个制饼班组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