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经济技术-正文
他们,创造了上海的盾构掘进纪录
//www.workercn.cn2018-04-18 09:13:47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 更多

他们,创造了上海的盾构掘进纪录

——走进隧道股份市政集团第二项管部沈阳项目部

  作为隧道股份市政集团在东北地区的第一个项目,第二项管部沈阳项目部的这支青年军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财富”:创纪录的盾构掘进推进速度、抗磨损刀盘等新技术的运用、一支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的团队……这支团队最初的“掌门人”,来自隧道股份市政集团第二项管部的张轶始终坚持,激发年轻人的活力是团队获得众多赞扬的秘诀。

  技术过硬刷新当地盾构纪录

  提起隧道股份市政集团第二项管部在沈阳的项目部,有两个纪录不得不提:在2015年至2016年地铁10号线11标的两段掘进过程中,项目部的日掘进和月掘进均创造了当地的两个纪录。“我们的盾构机是在长青桥站和达浑河大道站之间进行掘进,除去冬季停工的两个月,我们的单程掘进时间都在4个月左右,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日掘进最高速度达到23环,月最高速度489环。”张轶介绍,这两个纪录本身在业内也属较高的成绩,更是刷新了沈阳当地的盾构掘进纪录。

  据了解,在沈阳施工与上海本地有所不同,根据沈阳的土层、水纹、气候等条件,盾构设备需量身打造。为此,第二项管部设计了盾构耐磨技术,采用了三刃镶嵌式滚刀技术,以国内少见的24%的开口率,保证刀盘进砂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刀具数量。“这和当地的土质较硬有关,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磨损率,提高效率。”张轶介绍,在施工的同时,项目部也成立了数据课题研究小组,时刻关注刀盘的抗磨损效率。

  不仅如此,来到沈阳的施工团队更是把“移动数字化”管控平台带到了沈阳。“平时我们会有监控中心把握工程状态,现在我们把管控平台延伸到了移动平台,更方便我们掌握施工动态,及时发出指令。”张轶向记者介绍,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当时“移动数字化”平台中专门设置了盾构设备的预警功能,及时掌握施工环节中设备状况。也正因如此,10号线11标的项目才能提前一个月顺利贯通。

  师徒带教每个职工均有成长

  沈阳项目部之所以“名声在外”,不仅是因为他们用过硬的技术完成了沈阳地铁10号线11标的任务,更是因为在张轶的带领下培养出了一支熟悉当地情况的团队,为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打开当地的市场奠定了基础。在地铁10号线的项目完成后,除部分团队职工留在项目部从事后期运营工作外,项目部同时承接了南北快速通道第一标段等项目,更是多次获得辽宁省沈阳市建委发来的表扬信。

  “在外地做项目,研究技术是一方面,职工的成长也很重要。”张轶告诉劳动报记者,在沈阳项目施工期间,项目部的许多职工获得了较大的成长,不少人更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总工、项目经理。这与张轶对团队的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在谈项目的时候,他经常会带着年轻人去现场谈判,一边示范一边磨炼年轻人的胆量。“实践是最好的学校,每个职工都代表了我们上海的公司。我还会和副经理、总工、职工们分别排施工计划,最后把所有人的放在一起比较、讨论,以此锻炼职工的个人能力。”

  张轶也非常重视职工的创新能力,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职工创新的评优活动,“我们职工评选自己的创新案例,每个人包括现场施工的民工都有一票,每个月我们会选出一个民工、一个管理人员的优秀案例。”通过这样的形式,项目部的创新氛围十分浓厚。“比如我们项目部李怀洪的科研项目,就获得了公司科技大会的二等奖,这也是对他和团队4年来工作的认可。”

1 2 共2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